图书馆推动学科建设作用浅析
摘要:“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性改革举措。分析了我国一流涉农高校学科水平与世界一流高校还有差距,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了涉农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科分析、共享空间、学科馆员以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等措施,助力高校学科建设迈向世界一流发展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双一流;学科;农业;高校
1“双一流”建设概论
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通过分类建设、开放竞争、动态管理、深化改革四项管理举措,通过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等十项重点任务,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双一流”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是相通的,有了一流的学科才会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应有若干一流的学科。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重要基础和生命线,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日常工作,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内容,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2当前涉农高校学科水平与学科服务现状
2.1学科水平与世界一流还有差距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名单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农林院校有中国农业大学等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农林院校有南京农业大学等7所。建设学科中涉农学科包括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畜牧、兽医等。其中不乏综合型或非涉农大学中也有涉农学科为优势学科的,比如浙江大学的园艺和植物保护、华南理工大学的农学、兰州大学的草学等。这些都代表着当前我国涉农高校及学科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国外一流涉农高校学科相比,我国的一流涉农学科水平与其还有很大差距。刘志民[1]等对国内外8所涉农大学科研水平对比分析发现,国外一流涉农大学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量、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均高于国内。刘国瑜[2]等人对20所世界一流涉农大学的研究发现,这些高校不仅农业学科处于领先,整体实力均处于领先地位,与之相关联的生命科学类学科也较强,说明开展与涉农学科相关联的学科群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与此同时,国内一流涉农高校的发文增速远高于国外,在数量上已有赶超之势,此时要注意在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一定要保证质量,科研方向注重与世界科技前沿接轨,推动科研论文由增产导向提质导向转变。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国内外涉农学科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然而我们要赶上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涉农高校,未来任重而道远,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2学科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涉农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上,刘荟岭[3]在2018年对国内30所CALIS农学中心成员馆网站进行调查发现,有4/5的图书馆都提供学科服务,其中江南大学等3所图书馆的服务还非常全面。17所开设了定题服务,22所开设了科技查新服务,26所开设了收录引用服务。但是,在培训课件和教学参考书下载方面还有所欠缺,在向用户推荐学术网站和服务方面力度还不够。张思凡[4]等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比较分析得出,学科服务流于形式,建设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够,高校学科建设与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结论虽有些直白,但这在不同的侧面也反映出了高校学科服务先天发展不足的现实。可见,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包括涉农高校,在学科服务上,目前还是有很大空间需待提升、很大潜力需待挖掘的。
3涉农高校图书馆推动“双一流”建设作用浅析
3.1开展学科分析、共享空间等活动
3.1.1图书馆应定期开展对本校学科水平和潜力的分析。近年来,ESI排名越来越多的被各大高校广泛应用,借助ESI平台对学科水平和潜力进行分析和预测,以衡量科研产出和影响力,跟踪科学发展趋势,发掘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人员,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参考。如王弋[5]等人在2018年初利用ESI和InCite数据库对河北农业大学学科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该校2016年1月入围ESI世界前1%的“农业科学”,高水平论文总数还在不断上升,但是质量有待提高;同时预测“植物学与动物学”最有潜力进入ESI世界前1%。据2019年1月ESI最新数据显示,该校“农业科学”持续上榜,“植物学与动物学”新增进入ESI世界前1%。可见通过学科分析,可以对高校学科水平进行准确预测,这不仅对学科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信息,为学科规划、资源配置优化提供参考,以弥补自身不足和差距;而且通过公示当前学科水平,可以促进对高校自身优势学科的宣传,为科研求职者了解意向单位、为广大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但是以文献计量的方式进行学科分析也具有局限性,比如在时间上,ESI只对最近10年的结果进行统计,缺乏整体性;不同文献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我们不可能获得全面、有效的信息,来准确揭示文献的宏观规律;文献计量分析的准确性依赖更先进的数学、统计学方法等。所以,学科建设也应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量。3.1.2开展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共享空间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新兴的一种读者服务模式,它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信息素养教育的平台。通过在共享空间开展科研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也让科研人员感受到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为科研产出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信息保障。图书馆应定期向外界宣传推介共享空间,同时要制定共享空间使用管理规定,有序管理。共享空间作为学术研究的场所,在物质条件上,应配备必要的学科文献资源、装有各种数字软件的电脑、投影仪设施等,在人员配备上,共享空间应有专业的学科馆员,对空间内的设备及软件使用进行维护和指导,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分析、文献收集等服务,同时作为共享空间学术研究的召集人,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联系等。3.1.3应加大开展数据库平台、软件等的培训力度。对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应邀请数据库公司专业人员前来,每年开展1~2次专题培训讲座活动,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其数据库应用实践能力、文献选题获取能力、科研论文撰写发表能力等。应将数据库平台使用培训课件或教学视频录像挂靠在网页上,方便师生下载学习。科研工作需要用到一些处理数据、图像和文字的软件,图书馆可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常用数字软件下载链接,对一些需要收费的软件,可根据图书馆资金情况和科研人员使用率酌情购买。可联合本校计算机学科或软件公司前来开展软件培训,介绍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情况。有条件的高校甚至可自主开发应用软件。
3.2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师资是高校良性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师资力量的强弱影响着学科建设水平,只有世界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和世界一流的大学。当前高校对人才引进要求越来越高,争抢高精尖人才越来越白热化。对于引进来的人才,如何促进其科研水平的发挥,除了待遇、政策、资金支持外,图书馆能够做的就是通过学科馆员制度助力其科研水平的提高,间接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科研人员势必对文献尤其是高质量文献的需求进一步增长。鄂丽君[6]等调查发现,一定数量的科研人员在文献调研、数字技术及工具应用等方面有与学科馆员合作的需求,但是也有较多的人不确定学科馆员是否具备科研所需技能,这就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图书馆应不断扩大自身职能,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封闭转为开放。3.2.1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培训制度。应注重专业馆员科研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资助等,支持馆员外出学习接受专业培训,如采取报名和推荐的方式择优遴选,对外出学习者在年终考核优秀等次上予以优先考虑,根据馆内资金决定每年资助外出学习人数,学习内容为适应本校科研工作的数据库平台培训、软件学习等。3.2.2应建立学科馆员组织管理制度。应注重培养专业馆员学科服务团队。选定科研服务带头人,此人应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背景,愿意从事此项工作,也可以从二级学院学科带头人中选出。带头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带领大家举行研讨活动,互相交流在科研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取长补短。3.2.3应建立学科馆员评估及奖惩制度。图书馆要主动推荐优秀的学科馆员为科研教师提供服务,也可为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学科馆员自身也要主动作为,要根据具体合作需求承担文献查询、数据分析、指导培训等相应的工作。涉农高校应优先选择农业学科类的科研人员或团队,以突出特色。同时,人事部门应认可并评估学科馆员的这部分业绩,建立奖惩机制,对优秀学科馆员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中予以重点考虑。
3.3完善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保障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收藏和链接的各类型文献信息的总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文献载体的质量、种类都在不断提高和增加,文献增长速度加快,文献总量越来越多。严重依赖国家财政支持的高校图书馆,应转变思路,未来馆藏的趋势应由大而全向专而精方向发展。3.3.1要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高校应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特色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以其图书馆理应加强本校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加强与其相关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的购买。馆藏资源特色化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实现区域文献共建共享的基础。特色馆藏建设,应基于本地区特点和重点学科科研人员的需求,建立自己独有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对于涉农高校图书馆,理应以农业科学类特色馆藏为主体,为本校涉农专业教学科研服务。3.3.2应加强区域和涉农文献资源共商共建共享。不同的图书馆发展是不平衡的,只有联合办馆才能做到互利共赢。通过建立区域图书馆联合体机构,联合采购以降低成本,联合目录以方便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以互通有无。当然,图书馆区域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护和财政支持,离不开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服务建设,同时馆员也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等[7]。隶属于教育部的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作为涉农高校图书馆联盟,成立21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全国农林院校图书馆,为其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中心网站―――CALIS涉农联盟共享资源服务平台日趋完善,近来不断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如学科服务、科研评估报告等,为广大农林科研工作者提供越来越好的信息服务。相信以其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能力,必将为我国涉农高校建立强大的联合文献保障体系,必将为涉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为促进农林院校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地贡献。
作者:弓运泽 殷乐 秦强 管计锁 曹冰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