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制度的重构
摘要:大学体育学科不仅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大学体育现实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大学体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稳定地进行学科建设,这是体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方式应确立适当的建设目标,以特色、创新为指导,走多元化、综合性人才培养之路。建立科学的教师队伍结构,培养体育专才。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制度反思;重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综合类的学校逐渐成为中国体育学科建设中重要的力量,这不仅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还是社会进步的需求。但是,怎样将新的高校融入到原来就存在的体育教育格局当中,保证高校自身的特点,将这些特点融入到体育学科建设当中,是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如果仅仅只是沿用当前的体育教育格局,那么只是重复性的培养人才,不能够实现教育的创新性,体育学科也不能在这些综合类的高校中得到长久的发展,这极大限制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综合类高校的体育学科建设毕竟比不上专业的体育学校,这也就需要综合类的高校实施具有特色的体育学科建设,准确找到自身在体育学科建设当中的位置,实现体育的个性化发展。
一、当前大学体育建设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人才方面
大学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能够帮助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在大学学科建设当中,学科结构建设以及培养的人才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是衡量一个学校学科建设成败的主要因素。很多大学都崇尚全面的学科建设,随着体育专业人才的层次不断提高,这也就为大学体育建设带来了先进的理论和观念。但是,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培养目标不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专业的设置方面,没有进行针对于体育专业的专门的专业设置,而且在课程设置当中存在着只进行理论课程设置,没有实践过程的问题;在招生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这也就不能够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科研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学科方向比较单一。
2.队伍建设方面
在大学建设当中,一个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进行学科建设,在大学当中,进行学科建设的主要方法包括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将更多的研究经费投入到学科当中,提高学科的人才素质。在学科建设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明确的研究方向。在学科建设当中,学历比较高的人员是科研的中流砥柱,但在体育专业的研究队伍中,存在着的现象就是:高学历人才比较少、大多数教师的平均年龄都比较高、研究队伍的结构也不合理[1]。综合类的大学需要进行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大学体育教师也需要完成多重使命和多样目标,但是,体育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职务上晋级时都被要求具有各方面的知识,这也就使得在实际研究及教学工作当中感到巨大的压力。
二、大学体育学科制度建设进行重构的必然要求
1.大学体育学科建设需要以高水平成果为准
有限的资源大大限制了高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产生比较好的科学研究成果。很多高校都鼓励教师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并且也为此设立了一些奖励制度,但是,很多体育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够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或是研究的成果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这也就使得学校体育研究的成果并不高,造成极大的经费以及各个方面上的浪费,甚至是有的教师为了追求研究成果而发生抄袭甚至学术造假等行为。所以,为了保证高校体育学科建设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队伍。体育学科的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体育知识的传播以及学科的建设当中,但并不是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具备高水平的知识。高等学校要进行好体育学科建设,就必须寻找到适合本学校体育专业发展的途径及特色,要将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以及提高科研成果纳入到学科建设当中,促使体育学科科学稳定的发展[2]。
2.大学体育学科建设要结合大学职能进行重构
在大学教育体系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大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的体育知识,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和素质。体育课程的根本理念就是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与价值观,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所以,大学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还要将创造力融入到学科专业建设当中,不断增强研究力度。学生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最根本因素,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体育知识以及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由于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不仅要进行长期的科学研究,还需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科研水平,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体育学科制度建设的重构策略
1.制定体育学科建设目标
在设定体育学科建设目标时,要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将学校的特色融入到学科建设目标中,建设适合体育学科发展的目标。在目标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两点:第一,要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创新型道路。第二,要将学校自身的特色融入到学科建设当中,发挥学校的传统优势。检验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校的办学要具有特色。因此,学校在制定体育学科建设目标时,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将学校有优势的学科融入到体育学科建设当中。
2.完善体育学科发展方式
大学体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服务国家战略要求,开展社会性的服务,将中国传统的文化传承下去。大学体育在进行学科建设时,要充分利用本校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资源以及学校所处的地区优势,将综合类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科建设当中,培养多元化、综合性的人才,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学科,建立体育学科的创新点与突破点。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体育教育的最根本的培养目标,培养多元化的体育人才,避免重复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合理运用体育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体育学科优势。
3.调整体育学科队伍结构
要优化科研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结构。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及科研投入。运用不同的方式,将适合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的人才引入到学科建设中,并要建立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度,优化大学体育教师及科研的队伍结构。就当前的形式而言,进行队伍建设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教师的学历结构进行调整,由于学历在学科的发展以及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科建设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就是要调整学历结构,特别是要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协作能力,因为他们很可能决定着以后学科的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3]。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将终身制观念引入到体育学科建设中,建立长效的学科建设制度,尤其是在人才的选择以及培养上面。
4.改变体育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类的大学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不同学科融入到体育学科建设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本校的体育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还能够促进新兴学科的建设。要将综合类学校自主招生的优势与学科优势与体育学科的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跨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培养更高层次的体育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时,要满足学生自身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先进的体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方法运用到学科建设中,多层次设置体育课程,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并且要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体育的氛围,培养综合性的体育人才。
四、结语
在我国很多大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科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往往是独立进行的,也不能够共同分享各种各样的知识及资源。大学体育学科的建设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出现体育的研究方向比较单一、只是专门的体育人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体育学科建设的科研方面,要建设一支研究水平比较高和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队伍,改变科研力量及学科优势薄弱的现象。在大学体育学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思考及总结,不断引入新的学科建设理念,促使学科和科研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昱玫,刘文珂.上海市非体育院校“211”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5):77-79.
[2]乔仁波,陈立秋.现代大学三大职能与大学体育的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76-78.
[3]丁宁.我国大学体育的科研现状与动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12-13.
作者:董纪鹏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