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教学探究
摘要: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是衔接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幼小衔接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
一、幼小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方面
近年来,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其来指导学前教育。但是,对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重视与投入不足,缺乏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使幼小衔接教育既缺乏物质上的保障,又缺乏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
2.教师方面
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论非常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能将其进行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在幼小衔接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很少有同时熟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师,很多小学教师也缺乏学前教育知识,这就给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幼小衔接教育阶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不便。
3.家长方面
很多家长担心幼儿进入小学后,对小学课程学起来吃力,在幼小衔接阶段就采取了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做法。这些家长给幼儿报了很多辅导班,如英语班、数学班等,这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只重视幼儿知识的积累,忽视幼儿其他能力培养的理念,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4.幼儿方面
首先,很多幼儿对小学不了解,当问到他们对小学生活的看法时,大部分幼儿表现得很迷茫。因此,幼儿需要走出园所,开阔视野,加强对小学的了解。其次,受家长或其他人的影响,很多幼儿不喜欢上小学,认为小学会有很多作业,缺少玩耍的时间,还认为小学老师比较严格,对小学产生了抗拒的心理,心理压力较大。
二、幼小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幼小衔接教学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互相沟通的原则。要做好幼小衔接教学,必须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沟通,互相增进了解,摸清幼儿的学情和认知规律,建立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相关机制,为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其次,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幼儿的性格、兴趣、学情等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组织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丰富性,发挥幼儿各自所长,促进所有幼儿的共同发展。再次,要坚持家园共育和家校共育的原则。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家长要与幼儿园、小学加强沟通,协助幼儿以良好的状态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二)幼小衔接教学的方法
1.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学前教育的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积极贯彻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为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幼师的培训活动,使广大幼师有机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可以组织幼师观摩先进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另外,要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提供桥梁和纽带,促进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
2.优化幼小衔接活动的组织方法
幼儿园的活动组织形式比较活泼,很多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还有很多活动是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的。而小学的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上以听讲的方式进行,虽然师生间也有互动,也存在学生间的自主探究,但是与幼儿园活泼的教学方式,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结合两种教学的特点,对幼小衔接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这样就能避免幼儿刚进入小学时的严重不适应现象。例如,在学习数学领域“5的分解组成”时,教师可以按以下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活动准备]猴子玩偶一个;桃子卡片若干(教师和幼儿每人五张);数字卡片若干。[活动导入]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做客啦?(教师出示猴子玩偶,幼儿看到后非常兴奋,齐声回答:猴子!)教师: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想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小朋友你能帮她分一分吗?(教师出示桃子卡片并一个一个贴在黑板中间)[活动过程](1)教师提问:你能数清猴妈妈摘了几个桃子吗?(幼儿:5个!)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幼儿:5!)猴妈妈要把5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子吃,这可把猴妈妈给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猴妈妈吗?我知道小朋友们很聪明,但是先不急着帮猴妈妈解决问题,先思考一下。然后教师把5张小纸片发给小朋友,你们来操作一下怎么分,到时候呢,教师请小朋友来回答,看谁分得又好又多,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2)幼儿动手操作卡片。(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在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呢。(个别幼儿作答,然后教师总结)假如你有三个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4)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我们知道了3个桃子和4个桃子怎么分,那么把5个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应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帮猴妈妈来分一分。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5个桃子分成了几个和几个?请第三个小朋友来分(依次类推)。小结:教师总结分法,引导幼儿一起念出来。(5)做游戏(给数字宝宝找朋友):请几个小朋友上来玩游戏,小朋友要仔细听好游戏规则,要找到和你的数字宝宝能合成5的数字宝宝,假如你的数字宝宝是4,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1;如果你的数字宝宝是3,那么你的好朋友就是2,我们来看下哪个小朋友找得又快有准![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的小本领,和爸爸妈妈玩5的分解和组合的数学游戏。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导入充满趣味性,活动过程穿插了小游戏,符合幼儿的爱玩心理,但是设置这样的小游戏,用时较短,不同于以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使幼儿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幼儿能否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牵动着各位幼儿家长的心。幼儿的思想受到家长耳濡目染的影响,家长要想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必须首先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正确认识小学生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幼儿的读、算、写的能力,忽视幼儿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因此,家长要转变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幼儿进行监督和教育。例如,学校要求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时,家长就不能“包办”幼儿的事情,使幼儿养成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4.幼儿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小学生活不同于幼儿园,幼儿上课不能迟到,不能在小学课堂上随意走动,只能在课间上厕所,要学会自己整理文具、削铅笔等。幼儿园与小学的作息时间不同,为了适应小学的作息规律,大班的幼儿要逐步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就要着重培养幼儿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避免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生活无所适从。其次,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对年龄较小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如何开展学习的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开发其发散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幼小衔接教学的效率,需要相关部门、教师、家长和幼儿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只有提高各方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并肩负好各自的职责,才能使幼儿做好迎接小学生活的准备,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王燕.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杨帆 宁夏灵武市幼儿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