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探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适合时宜,贴近教材与教学实际,绝不可“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为之。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乃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帮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呈现更加丰满、形象,以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实效性原则
优化教学不止是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也是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存在认识误区,流于形式,一节课下来盲目叠加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课堂教学眼花缭乱,反而使学生陷入认识上的混乱,不知道教学重点所在,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不但无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反而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因此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的实效性。
3.最优化原
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多种多样,如上文所述,李克东教授指出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有七种之多,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就要做到对诸多技术手段特性的全面了解,包括构成特点、表现形式、呈现特点、教学优势等等,以便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对各种技术手段加以对比,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辅助方式。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枯燥、缺乏趣味性、需要反复训练的特点,极易导致很多学生形成畏学心理。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形象的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更具趣味性的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形象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
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圆柱、圆锥的展开过程,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又如,在复习面积的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梯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学生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由直线缩短为一个点时,梯形也就转变成了三角形,由此,可以把三角形视为上底为0的梯形,这时,学生就会意识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a+0)×h÷2=a×h÷2,教师还可以据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在联系。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简化明了,充满吸引力,更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
2.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口头组织描述并加以板书辅助呈现的,呈现方式单一、抽象,而多媒体技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传递远远超出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信息,节约时间,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将口头无法掩饰的教学内容加以呈现,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觉形成思路,形成认知,从而优化教学模式。
作者:张令华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