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营养专业社区服务式教学探究
新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营养与健康问题,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可满足人们对健康指导的这一需求,让他们认识到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引导人们走向健康生活的道路。社区人群集中,若在该地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实施社区服务式教学,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一批批有能力、有素质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的学生是基层服务型营养人才的主要来源,如何提高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此外,高校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其价值与作用已得到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一致肯定。现今,社会服务活动在我国很多高校得以实施和开展①②,取得了极好成效。笔者根据医学营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入分析现今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医学营养专业社区服务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加强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依托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在完成社会服务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质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希望为高职医学类院校的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理论参考。
一、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开展社区服务式教学改革的机制
(一)医学营养专业职业能力特点
医学营养专业是一个服务性、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主要职责是进行社会营养监测,通过对普通市民、特殊人群、疾病者和消费者进行营养调查,了解其营养状况,并给予其营养宣传、营养咨询、营养干预或营养治疗,使营养科学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科学。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要真正具备从事营养服务、造福于民的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零距离”培养目标,就不可仅停留于营养评估、营养干预的理论性教学中,而是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与不同人群接触、评估其营养状况、进行营养宣传和营养干预,并获得来自不同人群的营养信息反馈,用眼、用手、用心去体会分析营养的意义。针对营养专业的职业能力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本专业营养流行病学实践课中,要求营养专业的每一位学生对合作小区中居民营养状况展开调查,先深入了解、正确评估小区居民的每日膳食情况,再指导学生对调查资料展开流行病学分析和评估,认真分析社区居民膳食结构差异与营养健康状况,造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营养相关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找出其中存在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寻找特殊人群和高危人群。针对这些问题和人群,在应用营养与指导、临床营养、健康管理等职业实践课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指导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营养宣教,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与营养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难治性疾病的危害、发病原因、机理等),并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对象给予有针对性的营养宣教,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营养监测,给予科学的健康指导等,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分析和处理健康问题等,达到提升学生交流、沟通能力、拓宽学生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更多营养专业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营养性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关于营养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提升营养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二)社区的营养服务需求特点
201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位列第一名,占总死亡率的26.33%,心、脑血管疾病分列第二、三名,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占第六位,仅上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就已占总死亡率的70%,是外伤和中毒死亡比例的11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本专业学生对社区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居民均存在着油脂类食物消费过高,但豆制品、奶类、奶制品、蔬菜、水果等摄入量严重不足的现象。此外,大部分居民存在着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身体状况欠佳。同时,本次调查发现很多居民保健意识淡薄,相关营养知识匮乏。可见,对社区居民开展营养教育等健康干预措施刻不容缓。相关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所占比例非常高,通过改变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可达到预防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的;此外,通过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愉悦,让群众保持正常体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癌症的发生率③。以社区为对象,对全社区所有人群开展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方便经济的、提高社区居民营养健康状况的有效干预策略。在开展医学营养专业社区服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合作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尤其是慢性疾病预防知识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改善居民不健康行为方式中效果突出。
二、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开展社区服务式教学的主要环节
(一)确定合作伙伴,选择宜于开展社区服务的长效组织机构
社区普通居民是高校社区服务的目标人群。从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频频上升的现状来看,单靠卫生系统很难实现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中“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的目标,仅仅疾病治疗已经令各卫生系统疲于奔命,健康体检中心的发展也是仅限于疾病“三早”预防的二级预防,并且后期的健康指导难以真正实行。以社区为基础,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社区干预的全人群策略可让大多数人受益,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更强健的体魄,减少他们的营养相关性疾病发病率,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过去我国对社区营养与健康服务工作不重视,相关营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少之又少,社会上的营养健康宣传活动大多是一些盈利为目的的健康性企业组织开展的,宣传的对象主要为患有慢性疾病者、高收入人群、老人等,宣传、教育效果不显著④。现今,在社区营养与健康服务宣传方面主要是通过聘请营养专家进行健康讲座、定期上门或随机发放宣传材料、定期更新宣传板报等方式,并结合电视、广播等现代多媒体工具来达到营养健康知识宣传的目的,这些项目在提升目标人群的营养知识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还提升了目标人群注重营养健康的思想意识⑤。但也存在着社区居民在行为改变方面仍不显著,指导工作往往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营养干预的持续性差等问题。而且营养干预方式均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限制了社区营养服务的普及和推广。以医学营养等专业学生为服务主体的医学类高校社区服务是一种可以长期存在的、有一定经济支撑和人员支撑的、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城市社区发展方向的营养干预模式。对于医学类高校周边社区,社区居委会是开展此类高校社区服务式教学的最佳合作伙伴,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和宣传,医学类高校提供基本营养健康服务所需场地、设备和服务人员。而对于远离高校的社区,与一些盈利性健康企业的社区服务中心合作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企业可以提供必要的场地、基本的营养健康宣教设备,高校提供服务人员,展开相应的营养与健康情况调查,根据居民需要构建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营养服务,所有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对象以孕妇、乳母、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特殊职业人群为主,开展健康教育、营养咨询或营养治疗、养生康复等技术服务,既为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对象,也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方便的接受营养指导的途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机会,增加顶岗实习的机会与就业零距离的可能性。
(二)强化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实践的相关知识培训
社区服务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从入学开始。医学营养专业一年级学生还未真正了解相关的营养学专业知识,学习到的医学基础知识内容有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居民提出的医学与营养健康问题较难正确地、完整地回答,但这也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需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知识、积累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维护学生自尊心,我们采取大二带大一、大一学生以见习为主,大二学生先校内实践再校外实践的形式,同时在学生进入到社区实践前,教师根据社区营养服务的主要内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全面的集中培训,还能强化、巩固学生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此外,还可将培训中所讲述的内容编制成手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还可由社区居委会或合作企业事先预约,确定服务人群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心中有数,可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社区营养服务的实践环节,树立职业自信⑥。
(三)循序渐进,锻炼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因为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营养师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培训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实验室中培养出来的实践人才所欠缺的一环。因此,在社区服务式教学中,应重点锻炼学生的主动服务性,提高学生善于沟通、表达、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已成为营养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高职学生是应届高中生通过高考直接进入大学校门,很少接触社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开展社区服务式教学过程中发现,刚开始学生因经验不足,存在着不知道如何自我介绍,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得到居民信任;居民提问时,异常紧张、口齿不清、声音非常小等问题,通过反复性的、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后,学生获得了更多与人交流的经验、技巧,营养知识传播越来越顺畅,居民们也由最初的排斥到后来的越来越配合,甚至喜欢上这些学生,有健康问题主动寻求学生营养师的建议。很多学生通过社区服务实践,明显提高了表达和沟通能力,变得更自信,更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四)培养学生撰写工作报告的能力
高职学生毕业不需要像本科生一样撰写毕业论文,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毕业后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论文书写培训,因此在工作中缺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的积极性,不善于开展市场调研,不愿意进行营养管理总结,在论文撰写时问题重重,如语言组织能力差、文章格式不规范、缺乏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因此,在学生社区服务式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汇总案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讲解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并指导其撰写调研报告、营养干预策划、科普宣传资料和工作总结等,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⑦。
三、结论
高职教育强调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即通过认真分析、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医学营养专业本身具有服务人群复杂、社会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已经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不能像工科高职学生一样,仅在校内建立仿真式实训基地即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它需要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实践性较强的社区服务式教学模式。将营养教学与营养问题的解决相结合,组织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将书本上的科学理论知识转变为有较强实用性的、被社区居民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对社区居民进行营养指导和干预,提升居民营养知识水平,增强他们关注健康、关注营养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营养观念,培养他们的健康营养行为,这也凸显了营养科学与预防医学造福于民、科学为民的宗旨。
作者:詹杰 李景辉 任刚 单位:辽宁医药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