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书号难下,这个原因可别忽略了
现在评职称,作者越来越能意识到著作的重要性。出书在职称评审中级别相对较高,同时价格相对核心期刊来说要低一些,总体看来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随着出书热潮一同袭来的,是书号越来越难申请了。以前可能1W就能申请下来,现在的价格不止涨了两三倍,就算是资金到位了,书号却还是很难下。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小编就来给你说一说,你不知道的消息。
1.书号难下,有上面把控严格的原因。
图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受国家控制和审查。一本书,出版社先报送选题到所在地的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再由省级部门统一报送总署,总署再统一核发书号和cip数据。
以前呢,书号不受限制,报多少只要符合出版要求就可以批多少,现在则是控制了数量。而且国家现在开始严控质量管,如果被新闻总署抽查到不合格的图书,该出版社的书号供应量会递减30%。
这个现象是从2017年10月份开始的,你是不是也有发现,自己的书号申请好像异常的慢?
以前只要出钱就能出书、花低价钱出书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能下号就已经谢天谢地,实在太难了!
据内部消息,2018年国家削减书号10万个,相当于在2017年约30万个书号的基础上削减了三分之一。现在书号再次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取得书号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书号枯竭、供价上涨,即便是高价购买,出版社也得先看书的质量,合格了才给出版,否则再多的钱也免谈。
另外,机构整合以后,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出版总署对书号把控严格,每个出版社分配到的书号及其有限。
杂志社分配到的书号少了,自然就更难以申请了。这只不过是表面的原因。
2.书号难下,有部分机构损己不利人的原因。
现在出书这个市场比较杂,很多机构纷纷乱入,打扰了原本的秩序。
以前,书号申请挺快的,作者自己申请都比较小心翼翼的,一边查重一边改书稿,质量都是无话说的。对于这种情况,杂志社肯定是很放心了,书号申请自然就快。
之后,一些机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他们一边申请书号,一边撰稿。出版社不知道这个情况,还按照以前的步骤来。于是,就出现了很尴尬的一幕——
这边出版社书号已经申请下来,选题也过审了,那边书稿却是不怎么过关,修改来修改去的,拖延时间。
长此以往,出版社不得不采取措施,放慢下书号的步伐。大环境如此,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是去适应这个节奏。
中华智刊网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解决你在职称道路上的所有难题。现在,你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
想早一点申请到书号,同时又不想费太多精力和金钱,怎么办呢?
小编来帮你啊,xx出版社,书号审批极快,现在预订,9月份前可以拿到书号
详情可以咨询(微信:8032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