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文化论文 > 西方文化扩张下我国文化应对策略

西方文化扩张下我国文化应对策略 

日期:2020-06-06 08:48:07人气:1025

摘要大众文化的发展是西方文化霸权向外输出的过程,大众文化的泛滥对我国文化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在大众文化影响下,我们将面临文化霸权与本土文化的矛盾,面临大众文化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挑战。如何处理好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规制大众文化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蔓延、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这是当下文化研究和发展须直面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众文化文化霸权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发展策略

一、当代西方文化扩张的实质

20世纪以来,西风东渐,随着两次世界性危机的出现,全球性的民族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和军事扩张造成了层层障碍,帝国主义国家不得不改头换面,实施新的扩张战略,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文化扩张,通过大众文化推动了一个全球性的视觉消费时代的来临,并推动美国生活方式的世界化。自美国20世纪30年代首次发行和播出《米老鼠和唐老鸭》以来,美国人迅速从这部动画片中获得大量商业化的利润,初尝文化商业化的丰盛午餐,此后迅速地推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并广泛地推向海外市场,使大众文化成为美国资本对外扩张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美国控制了全球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大部分软件,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软件方面成为全球的霸主,美国开始推行文化全球化的策略,文化领域的产值在其GDP中占据三分之一份额。在这种文化全球化的背后,美国政府通过国际贸易规则等的制定,打开了美国文化源源不断涌向其他国家的闸门,以一本万利的方式推动美国社会迅速富裕起来,成为全球文化霸主、军事霸主和技术霸主,实现了它的全球霸权战略。大众文化的泛滥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文化的崇拜。费瑟斯通说:“由于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是其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也是后现代主义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替代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①由此,在文化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替代了高雅文化,并对传统主流文化形成冲击,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众文化的扩张导致了传统文化功能的巨变。文化历来都具有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它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历史上的文化可以区分为先进和落后、现代和传统、主流和非主流、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化和处于边缘的文化等等,无论是哪种文化,都对处于这种文化中的人们具有教育作用。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教育功能和价值认同功能。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教育功能逐渐向纯粹娱乐性功能转变。特别是随着电视机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种视频在电脑网络中的涌现,使娱乐活动代替了传统的物质生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大众文化产品也或多或少会带有某些价值观的色彩,但是,从总体来说,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并不明显具有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在道德观、价值观方面,大众文化一反传统文化之常态,推翻了传统文化或高雅文化中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而将娱乐的功能放在首位,消磨时间和麻痹人的心灵成为大众文化之基本定位。其次,大众文化使利益驱动成为文化生产的第一目标,淡化了传统文化趋向完美和善的目标定位,破坏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我们看到,随着大众文化的泛滥,人们的道德观正在发生变化,利益驱动替代了道德的追求,人们贪图享乐、满足视觉和听觉的欲望,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大众文化所宣扬的性和暴力,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地渗入人的心灵,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产生。科技发明创造和生产企业的辛勤劳动之所得,成为大众文化创作者的笑料,而大众文化创作者和表演者们动辄就取得巨额报酬;一些青年人不是一心一意地致力于知识的创造、技术的改进和发明,而是一心一意向往着早日成为明星。与此同时,大众文化也使文化创作主体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创作的主体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有着“士大夫”的身份,传统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气质,是为人们所赞颂的,是社会学习和效仿的典范、榜样,是一个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弘扬者和捍卫者。但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正在从一个“立法者”转向阐释者。作为“立法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是知识创作的主体,而作为阐释者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理解者和游戏的参与者、对话者。所以,在传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生产者要想成为知识分子,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方面,他们必须从属于一个知识自主的、独立于宗教、政治、经济或其他势力的场域,并遵守这个场域的特定法则;另一方面,在超出他们知识领域的政治活动中,他们必须展示在这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权威。他们必须做专职的文化生产者,而不是政客。尽管自主和入世之间存在二律背反式的对立,但仍有可能同时得到发展”②。然而,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知识分子大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形象,一是知识分子群体已经不是原来的精英分子,而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集体。换言之,知识分子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构成,产生了角色的分化。知识分子的类型大致包括:官僚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分子、媒介知识分子以及与大众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普通知识分子。二是培养知识分子的摇篮―――大学也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教育产业化。这一切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时也改变了文化创作者群体的构成。再次,大众文化的泛滥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休闲娱乐,更多的是通过休闲娱乐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大众文化的泛滥表明,凡是与人的生活方式相关的,终究会成为资本产业发展和服务的对象,由此使人们丧失了发展实业的兴趣,而热衷于大众文化产业。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向,从根本上导致实业生产发展的迟缓。另一方面,随着大众文化的来袭,视觉文化代替了语言,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在当今世界,除了口传和文本之外,意义还借助于视觉来传播。图像传达信息,提供快乐和悲伤,影响风格,决定消费,并且调节权力。”③视觉取代文字,图像成为阅读的主要对象,大众文化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电视剧代替了文本原著,广告使人们知道了该消费什么。易言之,“‘大众文化’用图像代替非具象性的符号,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人们的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因此,也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消除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①。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在被大众文化所引导。

二、西方文化扩张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大众文化在全球的流行固然有其独特价值,但是大众文化对任何文化输入国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大众文化只遵循资本的市场逻辑。因此,它与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对立之处。在历史上,任何文化都受制于意识形态,也都是当时意识形态的反映形式。所以,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扩张的过程,也必然会造成和本民族文化的冲突,遭受来自本土文化的抵制。在我国,随着大众文化的渗透,在文艺创作、影视剧创作、歌曲的创作、动画片的制作和游戏产品的开发等领域,普遍地吸收了大众文化的元素。诸如此类的大众文化产品的出现,削弱了传统文化对真、善、美的追求,促使文化发展的市场逻辑代替了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第一,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大众文化的发展,存在偏离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根本要求的趋向。大众文化之所以迅速在全球泛滥,主要是因为其以经济利益为最终的价值目标和追求,以文化的经济属性资闪似溆说氖粜浴L乇鹗俏鞣酱笾谖幕且院笙执饕遄魑渲С诺囊谰莸模笙执饕迨瞧涫澜绻刍 6谄浔硐痔卣魃显虺氏殖霾幌Т鄣赜侠习傩盏牧云嫘睦砗捅灸苡@缑拦缬白陨鲜兰停叮澳甏迹鸵桓钠湓词鼗ふ嫔泼赖脑颍靶浴庇氡┝ψ魑渲髦迹晃兜赜锨嗄昝堑谋灸芸是蟆S幸馔嫉乜⑷说谋灸苄枨螅源锏狡淦狈考壑档哪康摹V钊纾骸侗灸堋贰侗弦瞪贰冻聊母嵫颉贰度似た驼弧贰端槠罚蛞搿锻悼罚┑鹊龋庑┑缬胺锤吹叵蛉嗣乔康餍杂氡┝Φ慕岷希蛉嗣前凳咀靼甘侄蔚钠嫣匦院蜕比说男掠毙浴T谝恍┛苹糜捌校拦缬敖缤岽┳疟┝Φ脑颉T谖夜陨鲜兰湍┮岳矗诘缬暗呐纳闶址ㄒ嗖揭嗲鞯叵蛭鞣窖暗耐保缬暗闹魈饽谌萦娴ヒ挥肫斗Γ鄙俅车缬岸匀嗣堑慕逃庖濉S绕涫墙昀匆恍┑缬霸从诙云狈考壑档淖非螅谧咦庞胛鞣降缬按醋飨嗬嗨频穆肪丁U庵忠宰非罄笪勘甑拇笾谖幕姆⒄梗环矫嬲故境龅毕碌缬耙档谋浠氪送币蚕韵殖鲇肷缁嶂饕搴诵募壑倒鄣谋忱搿5诙鞣轿幕匀ǖ闹趁裾叩贾卤就廖幕⒄沟睦选I鲜兰椭幸兑岳矗承┪鞣焦医柚陨淼木檬盗τ肟萍际侄危纬闪讼蛉虻奈幕┱盘啤8叛灾皇瞧窘柘执ナ侄危钊缤纭⒌缱硬贰⒂笆哟剑丛床欢系叵蛲馐涑銎湮幕罚加泻M馐谐。欢侵圃斓图度の兜暮笙执饕逵槔植罚悴环⒋锕胰嗣堑南研睦硇枨螅加泄饰幕谐。蝗峭ü看蟮拿浇橄低炒笞龉愀妫鞣缴罘绞剑呒鄱凳燮渖钣闷罚挂恍┛蒲Ъ际跸喽月浜蟮墓颐粤滴鞣缴罘绞剑斐善湫枨蟮耐庖纭S绕涫敲拦诿骋渍叻矫媲恐菩缘赝葡渲圃斓奈幕罚杂诒鸸南拗圃虮硎静宦!懊拦径宰陨斫氲焦适谐∈艿较拗坪苁悄栈穑衔约赫黄鹊8浩鹗迪帜骋还幕叩娜挝瘢⑽烁冻龃邸T谑迪置拦竞退咧贫┱吡椒矫娴暮徒庠嚼丛嚼眩蛭蘼垡还氤鍪裁囱慕饩霭旆ǎ坏┛讼壤渌揖突嵋来胃牌鹄矗率拐庖徽咴馐艽彀埽徊剿鸷α嗣拦纳桃道妗!雹谡庵智榭稣敲拦幕匀ǖ奶逑帧8母锟乓岳矗夜奈幕⒄挂脖涣衷谡庵治幕匀ǖ囊跤爸拢纾祝裕系挠泄刂魅ê桶嫒ㄖ唐纷ㄖ薏惶逑至宋鞣桨匀ǖ挠白印6嗄昀矗鞣轿幕奈幕壑倒邸⒁馐缎翁惴旱卮サ搅宋夜跋炝宋夜幕⒄购图壑等贤乇鹗窃谏罘绞缴希车那诩蠼谠肌⒓杩喾芏返木袷艿匠寤鳎纱嗽斐闪宋夜澄幕⒚褡寰窈图壑倒鄣暮戏ㄐ晕;C娑晕鞣轿幕匀ǎ⒄贡久褡逦幕⒈3直就廖幕亩懒⑿浴⑽け久褡宓奈幕壑倒酆蜕罘绞剑诘毕孪缘糜任匾6杂谥泄就廖幕此担绾问怪泄幕晌裉焐缁嶂饕褰ㄉ柚械囊恢志窳α浚侵泄厣缁嶂饕逦幕⒄怪返暮诵奈侍狻;谎灾岢治幕魅ǎ瓜员久褡宓奈幕厣贡久褡逦幕呦蚴澜纾跋烊蛭幕⒄菇蹋种莆鞣轿幕趁裰饕澹堑苯裎夜就廖幕⒄沟闹饕挝瘛5谌贝鞣酱笾谖幕睦┱牛刮幕纳缁嵝б嬗刖眯б嬷洳芎统逋弧N幕哂杏斯δ埽幕纳缁峒壑翟谟谒芡平死辔拿鹘健H欢贝鞣酱笾谖幕匆曰袢±笪勘辏丫眯б娣旁诘谝晃弧R源宋勘甑奈幕厝皇欠创车模缟杏槔忠圆┤〈笾谙苍玫摹T诖笾谖幕跋煜拢紫仁艿匠寤鞯氖谴澄幕坏┐澄幕艿匠寤鳎敲凑飧雒褡宓募壑倒垡簿突崾艿匠寤鳌K孀盼幕蚧姆⒄梗鞣酱笾谖幕丛床欢系卮胛夜仁刮幕潮患费梗拖执缁岱⒄菇バ薪ピ叮刮幕挠斯δ鼙咴祷绕涫谴澄幕逃械牡赖潞椭兑惶寤姆绞椒⑸俗洌督逃偷赖陆逃较喾掷耄贾碌赖陆逃Ч娜趸O敖阶苁榧窃谖囊展ぷ髡咦富嵘系慕不爸兄赋觯骸耙桓雒褡宓母葱诵枰看蟮奈镏柿α浚残枰看蟮木窳α俊C挥邢冉幕幕欤挥腥嗣窬袷澜绲募蠓岣唬挥忻褡寰窳α康牟欢显銮浚桓龉摇⒁桓雒褡宀豢赡芤倭⒂谑澜缑褡逯帧!蔽幕匦胛笾诜瘢肟舜笾谡飧龆韵螅幕突崞肫溆Φ本哂械墓δ堋O敖阶苁榧腔怪赋觯骸霸诜⒄股缁嶂饕迨谐【玫奶跫拢矶辔幕芬ü谐∈迪旨壑担比徊荒芡耆豢悸蔷眯б妗H欢缁嵝б嫦啾龋眯б媸堑诙坏模绷礁鲂б妗⒘街旨壑捣⑸苁保眯б嬉由缁嵝б妫谐〖壑狄由缁峒壑怠!毕白苁榧堑慕不案幕ぷ髡咧该髁朔较颍返卮怼傲礁鲂б妗钡拿埽胗畔瓤悸巧缁嵝б妫眯б媸贾沼Φ狈由缁嵝б妫饩褪俏幕⒄沟纳缁嶂饕宸较颉

三、当前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守文化的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强化文化对全民族的化育功能,使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不忘为人民服务这一初衷。同时,中华文化作为大国文化,必须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鉴于此,我国的文化发展策略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创造性,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宽广的包容性和艰苦奋斗、努力向上的特质;二是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现其社会主义文化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与爱好和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性质,成为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文化。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衰。具言之:第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以科技文化推动和催生其他文化的发展。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是不以科技文化为基础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科技文化并非指单纯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是指确立发展科技第一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制度等。美国的大众文化之所以在文化全球化中占据主流,也是因为美国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其文化产品的制作体现了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是美国科技在文化中的扩展与应用。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文化也具有对外传播能力,这背后同样是科技的支撑。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何保持中华文化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如何重塑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把发展科技作为立国之根本,并在广大民众中强化科技兴国、实业兴国的思想,在制度上保证科技发展的顺利进行,消除阻碍科技发展的障碍。第二,必须对其他文化持辩证批判态度,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准则,是辩证法的实质,没有批判,就没有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文化是对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的反映,但文化也是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它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在马克思看来,文化首先是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受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文化批评的标准应该根据这个基本原则来制定。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为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而奋斗的学说。发展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应当考虑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人的身心健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各种文化思潮相继在我国出现,无论是先进的抑或落后的,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抑或社会主义的,无论是高雅的抑或是大众的,不一而足。针对这样一种文化格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文化批判,剔除那些腐朽的、落后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金钱至上的文化观;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文化体制。同时必须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观、价值观。第三,推进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努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之所以要挖掘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在语言表达方面重意会与领悟,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分,并用现代语汇加以系统地表达,使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耳熟能详的文化形态。通过挖掘中华文化而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得到镜鉴,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创造性、民族价值观、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精神。一方面,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历经屈辱而不言败。特别是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近一个世纪以来,其实践过程均体现了这种伟大的创造精神。我们党从摸索社会发展道路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目标,无论在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建立新型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伟大的创造性和宽广的包容性。第四,坚持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文化传承和创新相统一。文化既规范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也规范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加以落实,通过教育贯彻落实政治思想,通过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始终贯彻知识与道德教育一体化的原则,在实施知识教育的同时,履行道德教育的功能。但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的知识教育开始逐步与道德教育相分离。当下我们须寻找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正确方式。文化中的价值观教育最主要的是内容,其次是教育方式和手段,再次是社会的评价,这三者的结合是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的最基本部分。教育的内容就是表明我们用什么去教育下一代,即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精华来教育他们,因为文化的精华部分才是我们民族价值观之所在,才是先进文化的本质。而文化的精华部分不但是在千百年来形成和世代传承下来的,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经过研究、批判、吸收而存在的部分,是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辩明的成果。所谓教育方式和手段,也就是前文所述把知识和道德两者结合起来,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贯彻道德教育。所谓评价,一方面是指通过一定的指标来对受教育者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通过社会评价和媒体的肯定和否定,确立正面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真正落实价值观。我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坚持中华文化之根本,才能确立国人的价值观,才能发展中华文化,向全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作者:郑祥福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旅游文化论文   公共文化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动漫产业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宿舍文化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