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3篇
(一)
一、大学生社会化的内涵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通过与社会互动,掌握社会基本知识与社会技能,在社会行为规范的改造下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社会互动中获得所必需的价值、观念、品格及社会关系的行为方式,通过不断交流、适应、参与,学会处理人际交往技能,履行个人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是社会交往不可或缺的因素。
1.1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新时期大学生是在新时期大学校园与新时期社会共同教育的综合性人才。大学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大学生必然会进入社会,扮演起各自的社会角色,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使得大学生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新时期下的社会要求大学生毕业能够快速的适应工作环境,为社会做出贡献。新时期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与当前的社会接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正确的就业观,积极的面对社会就业压力。
1.2新时期导致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第一,当前是网络信息时代,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容易错误的诱引大学生,使得他们偏离正常的社会化运行。第二,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后,独生子女成了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由于娇生惯养的性格导致以自我为中心,严重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第三,当前高等教育产业化,很多高校以教育为赚钱的工具,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将教育错误的定位。高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品格、传授知识的文明活动,而将高等教育作为经济服务的工具,即使大学生有了一定知识,也是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
影响人的社会化因素有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等,体育作为教育的方式之一,也能影响人的社会化进程。体育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须课程,可见它在大学校园的重要作用。体育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在大学校园这个时间和空间里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中合格一员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就是大学生、大学校园与社会互动过程。高校体育文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的体育规范、体育道德、体育文明、体育精神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高校体育文化使得大学生团结协作、勇敢自信,造就钢铁般的意识,为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3.1有利于大学生体质增强
高校体育文化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它能使身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以便适应自身的活动。科学计划的体育运动能提高机体的力量性、协调性、灵活性、耐力性等,增强了自身的体质健康。
3.2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新时期下的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很多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然而,体育运动可以使大学生自信、激情,将学习压力和对社会不满发泄出来,从而维持大学生心理的平衡。
3.3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
高校体育能锻炼大学生的坚韧意志,使得大学生乐观积极、自信面对身边发生的意外事件。体育运动塑造了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同时发展了大学生的独特个性,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有责任心的性格。
3.4有利于大学生群体心理的良好发展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所有复杂的管理活动都涉及群体,没有群体成员的协同努力,组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高校的体育文化主要以群体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三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群体心理。
3.5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高校体育运动拓展了大学生的交际圈,能使大学生之间由陌生变成好朋友,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羽毛球等等。当在运动场的能力得到了队友、对手和观看比赛的认可,不仅提高了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感,而且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和愉悦感。高校体育文化以独特的特性拉近了大学生的距离,有利的发展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6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形成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大学校园提供大学生扮演社会角色的平台,体育运动让大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在体育比赛中,大学生都扮演这不同的角色,比如篮球比赛中,有裁判工作者、队员、记分员等等。高校校园文化规范了大学生的义务和权力,使得大学生以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适合的角色。
四、结语
新时期的社会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新时期大学生有着更多的具体要求。大学生面对即将进入社会,增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已然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不利因素,例如网络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当前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问题。现阶段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使得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综合性人才。高品质的体育文化对新时期下的大学生社会化有着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心、完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增进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精神。我们必须以北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比赛体制机制的巨大影响、全民健身计划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等为典范,并结合高校体育文化的传统特点和新时期的变化来发展高校体育文化,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作者:杨振宁 陈宇家 蒋余芳 舒娜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缺乏健康的思想文化活动
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不良生活习惯充斥大学生活,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不自觉参与到各种不良文化活动当中,如沉迷网络、迷恋低迷文化等。而诸如体育活动这样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活动却没有在大学生中得到很好的普及。
(二)教育方式单一
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不断创新。随着科技信息新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新的时代特点。而在实际运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过于陈旧,方式过于单一,很多工作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现代大学生校园建设,无形之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创新工作方式。
(三)理论脱离实际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两者确实脱节严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大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学习,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没有做到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行动,没有达到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健康理念的引导,学校环境中各种组织和活动对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学生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懂得身心健康的真正含义不仅是指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抵制不良的生活习惯,拒绝沉迷网络,远离烟酒。
(二)有助于大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参加体育比赛要遵守规则,可培养学生纪律观念。在体育训练和比赛中,学生要努力超过他人,超越自己,有利于培养拼搏精神。在集体体育活动中,同学们要互相配合,完成体育活动任务,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胜不骄败不馁的生活态度,养成好的乐观心态。参加体育活动难免遇到失败,遇到挫折,它教会参与者迎难而上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在一次次的失败体验中,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更快、更高、更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公平、公正、公开”等体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服务意识
体育活动是多人较量的结果,在比赛中选手们通过进行相互的交流和竞争而结下情谊,这就为同学们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平台。在体育活动中,组织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通过完成组织管理和志愿服务工作,将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锻炼自己与社会的磨合能力,弥补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在体育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
(四)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从某种角度说,学习体育就像学习如何做人,一个体育动作的完成需要经过反复地努力练习,就像一个好成绩的取得需要多次的努力。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在体育活动中所要体现的价值观就是重在参与,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校园中对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明星的关注也是最多的,学校通过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中国运动健儿在赛事中奋力拼搏,感受国家体育的强大,是对同学们进行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在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缺乏的,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大学校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形式,例如校园体育文化节、学校运动会、学校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体育知识宣传与讲座、体育庆典活动等,学生在这些活动有很多角色和任务要完成,如组织者、服务者、参加者、观众等。学生在完成这些角色和任务的过程中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创新,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语
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熏陶,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一个大学生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更使每一个大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人为本提供新策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动力,努力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使每一个大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石庆福
(三)
一、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压力逐渐变大,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经受着考验。大学生也面临着如就业、学业、爱情等各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压力最大的莫过于就业和爱情,我们不时会在报纸、网络、电视新闻中看到有大学生、研究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或爱情失败心理上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跳楼,一个年青生命的消失,给社会造成了损失,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而很少有体育专业学生寻短见的报道,这是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体育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多,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往往需要千百次的练习,需要同伴及老师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有时候会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这样就使体育专业的学生更有恒心和毅力,交往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既锻炼了身体,又缓解了学生的情绪。特别在竞技项目中的对抗,使学生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失败的经历,在实力相当的两名选手对抗时的不确定性,以及顶住压力,顽强拼搏并最后获得成功。这些都会给参与者心理以巨大的锤炼,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坦然面对,做到“宠辱不惊”,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二、体育文化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科学的健康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才能有充沛的精力为理想而奋斗。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时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而怎样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学校体育文化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课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体育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进行健康教育,通过精湛的运动技术来吸引同学们更好地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通过人格魅力,生理学知识、训练学知识等引导学生更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体育文化的基地,俱乐部一般都是有着共同项目爱好的学生组织的,在俱乐部里,由于运动技术呈现阶梯型分布,技术好的同学可以无形的影响技术差的同学,技术差的同学由于欣赏到了更高深的技术,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就提高了,这样就产生了提高自身技术的欲望,从而达到从兴趣到喜欢再到酷爱的良性发展。当学生把该项目当成业余爱好时,学生已经无形中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源于生活,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无意识地学到不少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来自体育老师或者同伴。这些知识也是各方面的,比如,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大量饮水;吃过饭后不能立即进行剧烈运动;相对于早晨来说,下午五六点更适合慢跑或进行体育锻炼。在膳食方面也能学到不少东西,营养搭配要合理,挑食对健康不利。对人身健康比较好的肉类依次是鱼肉、鸡肉、猪肉。猪肉和牛肉等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比较剧烈的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功,否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这样健康及运动常识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观。运动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工作50年的需要,是休闲娱乐所采取的手段,是培养业余爱好的选择,是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条件。
三、体育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育审美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个体或群体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的内化过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的美的意识和思想完美融合在一起,对体育活动进行吸收、品味与欣赏,使人产生思想共鸣。体育是一种艺术,无论是运动员的健美体型,技术动作的优美,还是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都是一种美。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满足精神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体育的美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出来的,而身体形态美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暂且不说奥运会期间我们通过电视转播看到的运动员的健美体魄,优美的线条,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且运动技术水平还不错的人的体型都比较健美。这种美不仅在运动场上练习或比赛中以身体动作的形式呈现,而且在着装上更能体现出“人衣合一”的效果。不容置疑,运动员的身材是令人羡慕的,我们虽然没这样的条件达到他们那样的体型,可是养成科学持续运动的习惯可以使我们的身材变得具有美感,线条清晰、轮廓性感,这些正是我们对美感的要求。尤其是那些爱美的女孩,谁都想拥有迷人的身材,而且在欣赏美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了审美情趣,有了追求美的渴望与行动。
四、体育文化对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文化有多重功能,体育文化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来能使学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化通过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营造了特定的文化氛围,在良好氛围的渲染和熏陶中,对于改善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观念都有着积极的导向功能。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成长的最高要求,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系统完善的文化知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文化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软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的非理性能力,如理想、信念、情感、悟性、灵感和想象力等,这些共同构成大学生内在价值系统。健康的体育文化环境会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体育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到时代的思想文化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的个性特征。体育文化是长期的体育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一种健康的文化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就是文化内涵品位高,文化氛围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各个子元素之间的积极渗透,进行碰撞与磨合,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总之,体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作者:李春意 冯栋梁 单位:黄淮学院体育
旅游文化论文 公共文化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动漫产业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宿舍文化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