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石油工程论文 > 剧院建筑艺术与美学风格探究

剧院建筑艺术与美学风格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2-21 05:35:00人气:397

1武汉剧院的历史底蕴

武汉剧院坐落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市。该剧院设计图纸由中南设计院提供,于1959年10月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它位于汉口解放大道中段,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华中地区的首个大型剧院。武汉剧院是该地区开展政治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它也肩负了武汉市接纳国内外表演团体的使命,作为文艺活动的演出剧院而广泛使用,时至今日该剧院仍然为武汉市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武汉剧院的建筑艺术因素

2.1历史文化影响下的造型语意

2.1.1建筑思想文化传承。悠悠千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濡染,其中儒、道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武汉剧院作为凝固的艺术,其建筑思想讲求中庸和谐。而“中庸”的哲学观念表现在剧院建筑上,则是秩序、严谨的规划布局,以及显著的对称轴线,这既是思想文化的表达,也是民族气韵的传承(见图1)。2.1.2剧院形态具体表现。武汉剧院选用了中轴对称的营造形式,彰显出井然有序的规格美和秩序感。对称布局表现在同元素、同量级的比较上,剧院以中部“五角星”为轴,以“星”为点、以“线”代光向外发散,以石材雕刻的手法增强剧院的主体形态特征。同时,剧院也采用垂直线条将外部空间等分,这在满足承重功能外也进一步增添了建筑的结构美,这种结构美主要表现为质量相称、轴距相等、大小相同。

2.2经典元素构成下的装饰变化

2.2.1主体装饰元素的构成。武汉剧院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民族的形式。建筑顶部有着五角星和麦穗的社会主义元素,两侧布满了传统花卉图案(见图2),如莲花、葵花、梅花、山茶花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气息。其中莲花寓意谦虚、高洁;葵花象征欣欣向荣;梅花体现坚强、高雅,同时也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福;山茶花昭示稳重谦逊,四季常青,不骄不躁。这些建筑主体的装饰元素传达了设计者对该剧院的美好期许,表现了其独特的装饰魅力。2.2.2庭院装饰元素的传承剧院外墙立面雕刻了精美的花饰图案,但整体上始终保持“结构主义”的简洁线条,呈现出优雅简约、比例调和的美感。而侧面的处理则选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元素,如八角亭、雕刻花饰的石栏杆等。通过将庭院空间和建筑内外部自然环境和谐交融,进而有效地减少石质材料带来的冰冷感,并依托剧院中式风格下的石栏杆对光影关系的把握,营造出虚与实、明与暗、光与影相交融的效果。

2.3和谐自然意匠下的材质选用

2.3.1武汉剧院的建筑基底。武汉剧院建筑主要选择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的石质材料,以花岗岩、大理石为主,究其原因则是这类材质饱经风霜的自然肌理和与生俱来的色泽美感。而从建筑外立面的墙体到建筑主体立柱的选择,再到庭院雕刻花饰的栏杆,也无一不体现石材的耐久性与结构稳定性,这一材料提升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耐磨损强度,并从材质语义上彰显出坚实、稳重的古朴气质。2.3.2武汉剧院的室内软装。演出舞台台口为白底贴金,舞台台面选择木质地板,平顶部位的花饰以石膏浇筑,顶部光源选择精美的铁艺吊灯,地坪部位以马赛克拼接图案排布,而观众席则选用皮质座椅并辅以华美的镏金工艺,增强了观众使用的舒适度。在剧院四周墙面上则布置木制墙裙,烘托出经典怀旧的感官体验,并柔化建筑冰冷的空间增加了亲和力。而在展演硬件设备上,剧院内部声、光、电效果良好,至今仍是武汉市较为出众的剧院之一。

2.4“观”“演”交融的功能演绎

2.4.1环境氛围的渲染。武汉剧院通过技术团队对声、光、电的有序调配,渲染出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的舞台演出氛围。三者的有机配合能够塑造出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特征,在演出者表达沉默、压抑、惭愧等负面情绪时,通常降低灯光亮度来呼应心理活动的变化。而在喜悦、满足、幸福等积极情绪的表达中,则常用轻快明丽的光影效果来烘托,从而获得极富感染力和艺术性的舞台效果。2.4.2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武汉剧院内部的舞台设计及室内空间的功能分区充分体现了技术美的秩序性与合理性。剧院剧目种类繁多,要想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塑造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就需要表演者和舞台工艺技术的良好配合,凭借演出者自身对人物的理解及艺术性表现,辅之以良好的舞台工艺技术条件,进而更好地获得震撼人心、梦幻交织的音乐舞蹈演出效果。

3武汉剧院的美学价值分析

3.1规整布局形制下的对称美与均衡美

3.1.1庄重的对称美武汉剧院造型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具体表现为剧院顶部“红星”两侧左右相同,大小匀称,周边石雕花饰也遵循这一格式。而对称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情愫也多用于传统建筑的主体形态中,从交错的宫殿、寺庙、楼宇,再到武汉剧院局部的门头设置,无一不体现“对称”的影响。古往今来,“对称”这一特质凝聚于国人的审美文化中,通过有形的建筑与无形的体验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进而引起观者情感共鸣,并在心理层面给予受众安宁、稳重、肃穆、静谧的感受,因此武汉剧院彰显了古典美学的审美要求,宁静、规整的对称美与秩序韵律感。3.1.2调和的均衡美。武汉剧院建筑所体现的均衡美与对称性并非割裂存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物的主体形象。剧院以立柱“分割”外墙主体,并在坚实稳固的柱体上增加类似中式牌楼上的雕刻,其中的组织纹饰多为花、叶、茎,例如由植物自然形态所演化出的蔓草纹,因其不断伸展、连绵不绝(见图3),所以也被赋予了恒久、传承、吉祥的文化内涵。这种装饰纹样和组织脉络也体现在武汉剧院外墙立柱的细节上,彰显了柔和轻软、旋动流畅的图案美。设计者通过对建筑构成元素进行有规律的排布及有秩序的重复,形成了符合其建筑立面整体结构的稳定感,而局部的处理则表现出均衡变化下的活泼趣味。

3.2形态变化表达中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3.2.1变化的节奏美。剧院建筑立面造型采取符合民族审美的形式,并吸收了西洋古典建筑艺术权衡比例的手法,既体现出中国建筑的风格,又塑造了剧院的经典形象。正面柱廊的处理主要采用了中式的柱头与额枋花饰,以浅灰色水刷石表面与深灰色花饰的勒脚构成其外表。内部装饰运用了我国民族纹样的要素和花草图案。而为使剧院内部声光效果更为显著,剧院则采用了遮板及五夹板穿孔工艺,并在中部使用圆盘花饰灯体及平圆形灯罩以利于采光。这些建筑元素互相交融,彼此调和,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共同增添武汉剧院细节处丰富的层次感与变化的节奏美。3.2.2秩序的韵律美武汉剧院的韵律美来源于室内外不同组成部分之间营造的协调关系,这种恰当的比例和尺度依托于该建筑规整、有序的布局形式。我国古典建筑虽然在中轴对称为主的建筑形式上呈现出威严、磅礴、肃穆的美,但在局部细节和花饰纹样的应用中也有所调节并加以节制,使得建筑本身在和谐环境下流露出亲和力。因此,武汉剧院具有建筑元素构成下的秩序感与亲和性,同时凭借立柱、檐头、形体转折、图案组织的规律重复形成节奏变化下的韵律美。3.3视觉审美感受下的整体美与局部美3.3.1雄伟的整体美。建筑成为凝固的艺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有形的建筑主体与无形的庭院空间彼此共生,互相增益,正如梁思成所说:“中国建筑之完整印象,必须并与其院落合观之。”而在武汉剧院庭院的处理中,选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元素,充分彰显了民族内容和对建筑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整体性的庭院格式也表现了我国建筑的空间观念,并遵从局部服从于整体的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端庄、平稳的心理联系和秩序规整的形态之美,这使得武汉剧院在近看时以亲和、变化的趣味性为主,在远看时给予观者以整体性的磅礴大气之美。3.3.2细腻的局部美。从庭院栩栩如生的雕像,到建筑主体的花饰立面,再到剧院室内空间的墙裙布置,武汉剧院无一不体现着设计施工人员精巧的艺术构思。雕像以向前方招手的姿态伫立,神态昂然坚定,下部则是高大简约的石雕底座,底座向四周发散并分设四座石台,台上用自然植物形态加以点缀。剧院外墙顶部则是以小麦、山茶花、蔓草纹等加以雕饰,增添局部的层次感和细节美;而在室内墙裙和观众座椅的材质选用上则充分发挥木材的温润、亲和之感,有效化解石质、钢质混合结构建筑的冰冷感,从而体现出武汉剧院细节处理过程中的工艺美和细腻美。

3.4心理体验影响下的变化美与统一美

3.4.1层次的变化美狄德罗(DenisDiderot)说:“美在关系。”武汉剧院使用空间的大与小、虚与实组成了建筑实体的意境美。但是这种层次的重叠和变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变化”是情景的结合、光影关系的起伏、构成部位的差异共同渲染的结果。因此,剧院展演也需要室内舞台工艺声、光、电有机配合,从而表现出华美的演出氛围。而光影的变化不局限于室内灯光的效果,在剧院的古典式庭院中也依旧有所体现:八角亭下,雕有花饰的石栏旁光影斑驳、树影婆娑,将时光的记忆和历史的厚重感交织重叠,构成了层次变化的美。而在剧院同一部位的造型形态中,也依托轮廓线条的变化、石刻深浅的起伏和花纹雕饰的重复,彰显出武汉剧院建筑美学下的调和美与变化性。3.4.2和谐的统一美。武汉剧院建筑形态构成中的线、面、体都是独特的,并有着古典审美下的民族性,而这些建筑部位通过设计的手段加以整合又形成了建筑艺术的形态基础,这遵循了传统文化影响下规整、秩序的布局规律,同时剧院也与庭院环境融洽并存,组成了调和统一的美学感受。剧院通过建筑整体风貌的紧凑性给人带来静谧、安静、庄严的感觉,同时和谐统一的对称格式也彰显出稳定与安宁的韵律感,体现着社会变迁的永恒与长久。

3.5“观”“演”交融下的互动美与宁静美

3.5.1激扬的互动美。武汉剧院承载了会议使用和舞台展演的现实功能,并有着互动沉浸式的演出效果,剧院建筑的服务主体是观、演双方,两者在舞台工艺“声、光、电”的辅助下,可以渲染出视觉震撼、富丽华美的舞台情景。而通过表演者对演出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画和对会场节奏的把握,也使得受众在演出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剧情发展的变化和感受人物角色的塑造,产生感慨、敬仰、激动、缅怀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发挥红色剧院建筑精神洗礼、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并以剧院沉浸式的“观”“演”体验而协助引领社会精神风尚、丰富公众的闲暇生活,并通过对舞台效果的深化发展而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5.2肃穆的宁静美。武汉剧院蕴含了中轴对称布局下的肃穆美,传承了“中庸”思想文化下的建筑格式,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这一特质也满足我国古典建筑的自然属性与公众审美的客观需求。剧院建筑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着一份庄重、平稳的神秘之美,以社会变迁的“快”来衬托恒久流传的“慢”,这使得武汉剧院统一于城市的建筑肌理中,同时又有别于其他建筑而具有独特的造型语义,因此该建筑在精神层面上给人以强烈的均衡感和悠然的凝固美,而在功能使用和文化传承层面上进一步彰显出历久弥新、与时俱进发展变迁下的新精神风貌。

4红色剧院建筑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武汉剧院传承了我国中庸文化思想影响下的建筑艺术形式,而通过对该剧院建筑材质、功能定位、外部造型、内部装饰等艺术因素的挖掘也能进一步肯定武汉剧院所蕴含的建筑艺术价值,这对于探究中国红色剧院建筑的美学风格提供了相应的事实例证。而武汉剧院所彰显出的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整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互动与宁静5组美学对照关系具有良好的社会启蒙意义,它们所体现出的关于“美”的价值感受,有助于在新时代多元文化影响的背景下增强人们对于本土红色剧院文化的研究和在中国红色建筑美学方面探索的热情。由此可见,武汉剧院作为中国红色建筑,有着独具风韵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底蕴,而该建筑所彰显出五个方面的建筑美学特征也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以青年学子为代表的社会公众对我国本土红色建筑了解较少,而像武汉剧院这类兼具功能价值和红色文化精神的卓越建筑则更加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研究。以武汉剧院作为事实例证可以逐步完善新时代下的红色建筑的美学风格,这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关注我国红色建筑,从而更好地树立本土建筑文化自信,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于建筑风格的美学理论。

付璐 李志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