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文学综合类 > 论NHK纪录片画面的“质朴化”

论NHK纪录片画面的“质朴化” 

作者:沈庆斌 来源:沈庆斌日期:2020-02-03 14:56:09人气:1095

全球主要的纪录片制作机构自产的纪录片中,NHK纪录片的画面造型最为“质朴”,在这一点上它与BBC形成了强烈反差。对比BBC《印度的故事》六集纪录片与NHK《印度崛起》系列纪录片画面可以发现,BBC每一个镜头都力争尽善尽美,用光构图非常考究;而NHK的纪录片画面则显得朴素平实,低调含蓄。

但是从最终的传播效果来看,NHK却比BBC略胜一筹。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谈到了他对NHK《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一片的看法:“这个片子很真实,真实到了什么程度呢?我鼻炎犯了,鼻涕眼泪横流,三次。我看到了中国的贫富差距之大,如果我现在还是二十多岁,这个片子或许会改变我的人生。”①能够把专家感动得掉眼泪的纪录片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笔者分析近千部NHK纪录片后发现:正是质朴化的画面使得NHK纪录片形成了独特的纪实美学,产生了强烈的真实感。

NHK纪录片的画面大多使用平实的手段采录,以提供信息陈述事实为主,注重关键材料、原始证据、证人和亲历者的呈现。摄像师以记录原汁原味的生活细节为拍摄目标,注重细微生活气息的传达,不刻意运用各种摄像技巧美化画面,不对关键实证性材料的画面用光、构图、色调求全责备,执行的是因地制宜、在有限时间内捕捉最大信息量的拍摄指导原则。与BBC比较,NHK纪录片的肩扛镜头比例很高,这也强化了优秀纪录片的“目击性”美学特质②,增强了画面的现场感和连续性。因此,NHK纪录片的整体画面风格显得朴素自然、信息量大,充满了理性的张力。

NHK纪录片有大量境外选题,考虑到经费和效率,通常一次出境要套拍好几个选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如果外景地的光线、声音不太理想时,一般不会为了等候较好的拍摄条件而滞留,只要实质性场景拍到了就行。NHK的目的是要观众看到画面里的关键信息,而不是一味美化画面。例如《病人的长龙:13亿人的医疗》45分26秒处在构图上电线形成了对同仁医院的切割。实拍环境中摄像师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机位就可以避开电线取得更好的构图,但NHK没有这样做。

NHK纪录片摄像师工作时大都使用手动光圈,在长镜头的移动拍摄中,如果被拍摄者的运动轨迹超过了预控范围,同时环境光线变化剧烈,那么手动光圈很容易造成过曝或欠曝。例如《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一片中当摄像师跟随李晓华进入另一个房间时,镜头刚好迎向窗户,于是立刻出现了曝光过度。这个质量不过关的镜头因为其中包含了关键信息,所以最后仍然保留。《海鲜大王:中国水产业的光与影》5分7秒处的镜头也出现了曝光过度。这个镜头是从一只鹰的特写拉至李科平近景,只要摄像师变换一下拍摄方位,就能避免因镜头逆光而导致的过曝,接下来6分19秒处又出现了过曝。NHK纪录片中这一类曝光过度的镜头比比皆是。

在《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一片中,53分40秒至54分30秒的镜头表现了李晓华和食品公司总经理商谈股票在美国上市的情形。因为实拍素材后期使用的不确定性,摄像师选择了近景和特写两种景别拍摄,便于话筒尽可能靠近两人。这样的拍摄方式在54分35秒因为李晓华的突然起身而穿帮:靠得很近的渔竿话筒出现在了画面中(摄像师和录音师没有对李晓华的运动做出同步反应)。

NHK纪录片摄像师喜爱肩扛拍摄,它移动迅速、跟拍灵活,但也容易造成画面晃动。为了节约经费,NHK小型题材纪录片剧组出外景都是一个摄像师,如果现场需要同时拍全景和特写镜头就可能出问题。在单机长镜头中变换景别需要推拉镜头或变化摄距,如果这时上肩拍摄,就会出现推得越特画面晃动越厉害的情况:身体传导给摄像机的晃动在画面中会成倍放大。这种剧烈晃动的镜头基本上也是属于报废镜头。但在NHK成片中,这样的晃动镜头也有很多,例如《海鲜大王:中国水产业的光与影》46分46秒至46分55秒处的移动镜头从中景推至吴厚刚面部特写时画面剧烈晃动。

NHK纪录片绝大多数镜头都是一次拍成,摄像师在拍这样的“一次过镜头”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哪些拍,哪些不拍,都要瞬间判断。因此,为了不错过关键场景,NHK纪录片的上肩镜头和长镜头较多,而含有丰富“场信息”长镜头的拍摄质量正是衡量职业纪录片摄像师水准的重要指标。长镜头加移镜头可以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介入感。NHK纪录片摄像师经常在长镜头的拍摄中通过身体移动改变构图从而实现对现场突发情况的应对与控制。在《激流中国:富人与农民工》56分10秒处,因为生意伙伴提出要李晓华介绍商业情况,李晓华立即要求停止拍摄。摄像师面对突发情况并没马上关机,而是边拍边退,拉出全景,通过身体移动让桌上的瓶花对与会者形成遮挡,从而为后期转场留出剪辑点。

NHK纪录片摄像师在实拍时会充分利用自然光效,以抓取原生态的生活气息。例如《海鲜大王:中国水产业的光与影》中拍摄吴厚刚清晨办公画面时,依靠斜射角度很大的自然光,只用了一个长镜头,就实现了画面从逆光剪影向逆侧光效的转变。

在关键地方NHK会用放大、加亮、模糊背景等技术手段强化画面效果,涉及抽象问题和不可重现的事件时还会使用动画和虚拟演播技术。例如《美日中大豆争夺战》在8分50秒处使用了卫星照片来说明雨林被农田取代的情况。《历史秘话》系列和《明治》系列纪录片对不可重现的事件和人物使用了动画表现,《日韩对决:年轻技术精英之战》使用了大量动画说明技术细节。

日本是摄像器材生产大国,NHK本身也有影视技术研究所,其综合技术实力在世界各大纪录片制作机构中首屈一指,但是NHK对纪录片特技的使用非常谨慎,多是为了加深普通观众对主题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为了美化画面。这一点和大量使用后期特效制造视觉奇观的纪录片形成了对照。例如《身体的秘密:折翅的跳高天才》一片配合解说词“宛如漫步云端”出现了霍尔姆的跳高抠像与星空背景合成的画面,这种自然朴实的特技在NHK纪录片中很有代表性。

《北漂一族:北京.徬徨的年轻人》这部纪录片中有北漂女孩徐林青为生计所迫去一家画室做裸体模特的段落。在此段落中,也就是全片87分20秒处出现了一个前景为裸体女孩雕塑、后景为画家和徐林青在一起工作的景深镜头,这个镜头对徐林青的命运进行了隐喻式表达。在《上海拆迁悲喜剧》一片中NHK的摄像师也抓拍到了很多隐喻镜头。

实拍中要抓取到优质、自然、不做作的隐喻性镜头非常困难。NHK拍摄这一类镜头有两种常用方法:1、主动方式。在人物的谈话以及其他常规场景中设置景物作为前景或背景形成隐喻;2、被动方式。在现场找到可以借题发挥的景物通过摇镜头、甩镜头或景深镜头把它们与被拍摄者联系起来形成隐喻。被动方式中,摄像师意识要非常敏锐、反应要非常敏捷才有可能抓拍到一些转瞬即逝的隐喻镜头。以《迷失的青春:广州》为例,该片表现了1995年NHK播出的“广州青春留言”中那些奋发拼搏的年轻人在13年后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与悲观离合:有人更加发达,有人更加落寞。在46分处采访完一群音乐人后,摄像师把镜头摇向了地上的空酒瓶,这个隐喻镜头是典型的神来之笔。

NHK纪录片通过素材画面的原生态“质朴化”呈现,形成了强烈的整体纪实效果,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虽然部分NHK纪录片有伦理和政治问题,但这种制作纪录片的手法却是值得中国栏目化纪录片编导学习借鉴的。


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