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文学综合类 > 象征表情符号的意义生产研究 ——以动漫《蜡笔小新》为例

象征表情符号的意义生产研究 ——以动漫《蜡笔小新》为例 

作者:应宏 来源:应宏日期:2020-02-05 14:56:04人气:1027

关于“象征表情符号”,本研究主要借用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体系对其进行概念界定。皮尔斯符号学是建立在其三元符号现象学的根基之上的,在这一哲学思想下,世间万物呈三元结构:一是人的现象感知、二是人的经验实在、三是前两者的综合协调。在此基础上,皮尔斯提出其符号存在论层面的“符号三元构成说”。他认为任何符号都由再现体、对象和解释项构成,再现体是人现象感知到的符号的客观载体,对象是人对再现体进行经验总结后的指代物,而解释项则是将再现体和对象综合协调之后在解释者心中形成的本质意义、更新的符号化意义乃至影响更为深远的“符号自我”。值得注意的是,皮尔斯还按照符号的再现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不同将符号划分为了三个类别:一是类像符号,即再现体是对对象的一种现象式再现,表现在直观性状上的相同或肖似;二是标志符号,即再现体是对对象的一种经验总结式的再现,表现在深层客观逻辑上的关联;三是象征符号,即再现体是对对象的现象感知和经验总结的综合协调的再现,表现在直观性状和深层客观逻辑的综合协调,呈现出主观建构的特征。据此,本研究将“象征表情符号”的概念限定为以人物情绪为对象,以综合协调了情绪的直观现象与深层客观逻辑联系的客观载体为再现体的非语言视觉符号。

关于“意义生产”,一种说法是“意义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心理现象”,即意义生产就是通过身体体验创造心理现象的过程。结合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符号的再现体是人具身化的一种现象感知,即身体体验,对象是人基于心灵感知的经验总结,而解释项更是直接的统合再现体和对象后在心灵中产生的意义,即心理现象,所以符号的意义生产实际上就是通过再现体创造对象和解释项的过程。

关于“《蜡笔小新》”,作为可谓国内80、90后一代人集体记忆的日本动漫的代表之一,因其人物形象的独特鲜明,人物表情符号的丰富且深入人心,成为本研究的分析个案,将为本研究提供充分可接近的研究对象,以及更广泛的成果的接受度和适用性。

在以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下面就将以动漫《蜡笔小新》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对象征表情符号的意义生产过程进行具体分析阐释。

对于《蜡笔小新》中象征表情符号的再现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象征表情符号”的概念定义可知,这里的再现体是解释者可以现象感知到的符号的客观载体,而对象则是解释者基于再现体展开的经验总结后的感知——再现体的指代物,即情绪。根据心理学的一种定义,人类的情绪被分为6个基本的大类:高兴、悲伤、愤怒、惊讶、厌恶和恐惧。那么,本文本中不同的情绪对象与其再现体之间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首先是表示“高兴”的象征表情符号,在文本中以“高兴”的情绪作为对象的再现体包括“红色短竖线”和“四角星形”。从类像符号来看,这两者都不是可以现象感知到“高兴”情绪对象的再现体,事实上,情绪作为人大脑中的一种感觉,也不可能由人的外部视觉等知觉通道所直接获取;而从标志符号来看,人在“高兴”的时候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出现以上两种再现体,对象和再现体之间并不存在客观的逻辑联系;所以,“红色短竖线”和“四角星形”更倾向于是一种象征符号,其再现体是对“高兴”情绪对象的直观现象与深层客观逻辑联系的一种综合协调。就“红色短竖线”来说,“红色”可以说是与“高兴”情绪存在一种深层客观逻辑联系,因为人在情绪高涨之时身体新陈代谢加速,热量释放增加,身体温度随之升高并呈现相对红润的视觉效果;而由于情绪的内在性,没有天然存在的直观的现象感知来表现之,所以在文本中人为创造了具有随意性的“短竖线”的再现体与“红色”综合来指代“高兴”的情绪。与之类似的还包括表示“悲伤”情绪的“蓝色短竖线”、表示“愤怒”的“黑色短竖线”等,并且可以看到,“短竖线”这一再现体并非“高兴”情绪的专属,而更多是指代普遍“情绪”的一种泛用。就“四角星形”来说,其通常的白色高亮的色调影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高兴”的情绪是有深层客观的逻辑联系的,人在兴奋的时候眼睛鼓张,眼白增加,其反光效果也将更为突出;至于“四角星”的形状,其同样是弥补内在情绪直观现象化的缺失。不过不同于“短竖线”的随意性创造,“四角星”的“星形”构图在本文本发表之前就已有之,通常是作为重要对象的一种提醒式标注。这里被借用过来实际上具有了隐喻性特征,用于表现与其意义类似的文本人物对于某个对象的喜爱关注,并因此产生“高兴”的情绪。类似隐喻性的再现体还包括表示“愤怒”的象征表情符号“数条青筋组合体”以及在“悲伤、愤怒、惊讶、厌恶、恐惧”等情绪表达中都频繁出镜的“汗滴”象征表情符号等。

对于表示“愤怒”的象征表情符号,如前文述及的“数条青筋组合体”就是其典型代表。或许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通常由三条或者四条青筋状曲线环形组合而成的符号更加接近于标志符号的特点,因为人在极度“愤怒”的状态下,血气上涌、肌肉紧绷,的确容易青筋暴起,是具备一定的深层客观逻辑联系的。但是,一方面,即便青筋暴起有其客观合理性,但要形成文本中三条或者四条青筋状曲线环形组合的奇异图形却仍需要更多人为的干预;另一方面,在后期的文本中,这种“数条青筋组合体”的再现体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文本人物角色的头发上,更使得其明显背离原本的客观逻辑,发展为了将客观逻辑与直观现象综合协调之后的象征表情符号了,并且此时的“数条青筋组合体”正如前文所言是一种具有隐喻性的再现体了。与此具有类似的再现体同对象的关系的象征表情符号还有表示“悲伤、愤怒、惊讶、厌恶、恐惧”等情绪的“汗滴”。可以看到,“汗滴”多用于表达负面情绪,并且,对于不同的负面情绪对象,其再现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示“悲伤”的情绪,其呈扭曲状,通过一种不同于竖直的挺拔感的无力感来表达失落、无奈的“悲伤”情绪;表示“愤怒、厌恶、惊讶”的情绪,其长度会有所变化,总体上看是从前往后依次递减,反映了通常情况下这三类情绪激烈程度的强弱对比,是综合了直观现象的结果。与此类似的还有表示“高兴”情绪的“红色短竖线”,通常只分布在人物的两边脸蛋区域,而当需要表示更加强烈难以自持的“高兴”情绪时,这些“红色短竖线”便会从脸蛋进一步向鼻子区域延伸,进而横贯人物的整个脸部三角区;表示“恐惧”的情绪则是在数量上呈现密集状,是不同于以长度因素表现情绪激烈程度的另一种尝试,但两者均反映出了文本象征表情符号试图以视觉上的“满溢感”或“大信息量”来指代内在情绪的强激烈程度的规律性。

此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后期的文本中出现了前期较为鲜见的表示一种独特的威严式、不苟言笑式“愤怒”的“黑灰色块状”,其横亘在人物的脸部三角区,反映出文本象征表情符号在对象上,对人物6大基本情绪之下更细分的情绪的重视,以及在再现体上,对前述更细分情绪的专门化指代,促进了文本象征表情符号走向多元化,是其进行表情符号创新的有益尝试。

上文分析了《蜡笔小新》中象征表情符号的再现体与情绪对象的对应关系,如以“红色短竖线”的再现体表示“高兴”的情绪对象。然而问题在于,这种对应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如“短竖线”作为人为创造的具有随意性的原本无意义的图形,又是如何让解释者能明白其规律性的内涵意义的呢?其与“高兴”情绪对象之间的联系是怎样建立并被认可的呢?这里将涉及到“短竖线”等象征表情符号的再现体与文本其它再现体之间的意义互动。

关于“其它再现体”,事实上,象征表情符号在文本中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一个由各种各样的符号再现体组成的系统之中的,并且与之相辅相成,经人们总结归纳或者条件作用的过程约定俗成,从而共同完成的自身的意义生产。在《蜡笔小新》中,“其它再现体”主要分为视觉再现体和听觉再现体两类。其中,视觉再现体包括了人物的面部五官和姿态动作等,而听觉再现体则包括了人物的语言语调和环境音效等。进一步地,对于具体的象征表情符号再现体,例如表示“高兴”情绪的“红色短竖线”,与其同处一个系统之中的往往还包括人物咧嘴大笑的面部五官以及直抒胸臆的语言语调,如对引发自身“高兴”情绪的事物以更高亢的音调评价道“好可爱哦…”“好好吃!”等;表示“恐惧”情绪的“黑色短竖线”,与其同处一个系统之中的往往还包括人物低眉瘪嘴的面部五官以及“你不要这么紧张”等直接点明人物情绪的语言等;还有表示“愤怒”的“数条青筋组合体”,与其同处一个系统之中的则包括人物咬牙切齿的面部五官和拳头紧握乃至残忍施暴的姿态动作等;以及表示“悲伤”情绪的扭曲状“汗滴”,与其同处一个系统之中的则包括了人物唉声叹气的语言语调和调性转换往低沉走的背景音效等。可以看到,无论是视觉再现体还是听觉再现体,几乎都无一例外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并熟练应用的用于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的符号,所以,文本中象征表情符号再现体与“其它再现体”之间的意义互动实际上就是用既有的已知的“其它再现体”及其意义来推知或者解释原本未知的象征表情符号再现体的意义的作用过程。

此外,从历时的角度来看,后期的文本中,表示“高兴”情绪的“红色短竖线”开始出现在人物不见眼神不言心声的侧脸上,表示“愤怒”的“数条青筋组合体”、表示“悲伤”情绪的扭曲状“汗滴”等开始出现在人物完全不见面部五官的背面头发上乃至衣饰上,反映出象征表情符号再现体逐渐脱离“其它再现体”的辅助,开始独立完成其意义生产的一个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的分析,一言以蔽之,象征表情符号的意义生产实质上是一个将人的情绪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既超越客观逻辑联系又依赖既有逻辑经验的视觉化表达的过程。在实践创新方面,一个好的象征表情符号,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为人的情感表达服务,发掘更丰富多元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要创意与严谨并重,既要不断创新符号再现体,顺应世界多元化的趋势,也要立足人们的认知基础接地气,让人看得懂愿认同。此外,由于文本分析法的局限,本研究对于象征表情符号意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解释项意义的阐释有所不足,这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


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