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媒介素养论文 > 空间教学背景下的媒介素养培育

空间教学背景下的媒介素养培育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18 20:04:00人气:331

本文作者:胡兵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简单地说,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是指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批判性地解读、制造和传输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开副教授在他的文章《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中指出: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概括地说,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主要包括受众利用媒介资源动机、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方法与态度、利用媒介资源的有效程度以及对传媒的批判能力等。

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作为网络普及化程度较高的高校,网络已融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娱乐自己、丰富知识、表达思想、认识世界的不可替代的平台。同时,网络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与生活模式,并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关调查显示,93.73%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超过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超过34%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近80%的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如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超过82%的大学生经常或偶尔向网上主动上传过文档、视频或图片等文件;互联网和手机是学生获取新闻经常选择的渠道;超过87%的大学生使用过网上购物或网上支付;QQ或飞信是他们习惯使用的跟朋友交流的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在由网络技术革新而引发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最主要的媒介工具,而从媒介的使用动机来看,获取资讯不再是他们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多元化、生活化是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趋势和特点,从使用新媒体方式来看,已经由单向的、被动的、消极的吸收信息方式转化为互动的、主动的、积极的生产消息方式。

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影响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受众的全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已经渗透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们全面提供社会生活知识;指导他们的社会学习;满足他们的交往需要;满足他们的娱乐愿望;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等。在一项“广东省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及新媒体素养教育”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动机主要有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消磨时间、与外界交际、沟通、学习等。在这次调查中,近24%的大学生认为网上随便骂人说粗口无所谓;近2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没有法律可管,干什么说什么都可以;近20%的大学生认为人肉搜索是合理且合法的;近19%的大学生认为网上下载的音乐、视频,不用考虑版权问题。由此可见,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对大学生其它方面的影响包括:由于过多地了解负面信息而造成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由于接触过多的暴力情节而引发的大学生侵犯性行为;因黄色传媒诱发的大学生性罪错;因媒介过度渲染奢华生活方式而诱发的财产犯罪等。可以说大学生的值观和行为直接或间接与他们经常接触的新媒体有关。在原国家教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及对策》总体报告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两课”教育的影响。

可以说,通过各种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已经表明,传统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体的消费所带来的诸多影响,新媒体过多消费和运用使得大学生群体容易生活在新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而脱离现实与生活环境,从而导致其对网络的严重依赖、对外界的和他人的漠不关心、思想情感的自我封闭和严重自我内化。此外,新媒体由于自身传播特性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把关人”角色弱化,而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所传播的“负面”信息内容,比如色情诱惑、暴力影视、虚假广告等的免疫力和自制力不够,都会导致他们在接触和使用这些新媒体时,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换句花说,他们在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时缺乏自律、缺乏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和媒体行为的道德规范意识。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路径

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媒介素养教育应走进大学课堂,让高校课堂成为大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有高校,当务之急,是开设专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注意针对性、现实性,不能把此课讲成纯理论或学术探讨课,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要教会大学生对媒介社会功能的正确认识、对媒介信息本质的的正确认识、对新闻的特性、新闻的偏见的正确认识基础上建立和培养他们对媒介内容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醒觉能力、管理能力和创制能力。

由于各高校学科体系、师资水平等客观条件的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符合校情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既可以是开设一门独立的媒介素养专业必修课程,也可以是开设媒介素养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专题讲座等,当然还可以利用其它课程,开展各种“嵌入式”媒介素养教育,即教师在具备较强媒介素养教育意识的前提下,充分把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到自己的教学领域和课堂中去。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近年来,部分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无限空间,已经实现了教学活动的“空间化”。空间教学更是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无限的便捷和优势。首先,空间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公共或个人平台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普及和推广媒介知识。师生不仅可以在空间实现各种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开展该领域的专业课程教学。更可以在网络空间设置一些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互动栏目,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负面新闻展开讨论分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媒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自觉追求与参与政治媒介活动的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使空间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主要途径。

总之,高校开展媒介素教育是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意识重构的重要举措,它既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大学生批判思维的重要环节。当然,媒介素养教育是新媒体时代关乎人的价值、人的素质、人格魅力、批判精神等方方面面的终身素质教育,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除了学校,大众传媒本身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义务,而社会教育更是在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中起着连续的持久的作用。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