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大学教育论文 >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思考(3篇)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思考(3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5-09 17:47:00人气:355

第一篇:推进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农村小学的课改推进工作却因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学校办学理念不明、教学评价滞后而举步维艰。要加快语文课程改革进程,提高课程改革的效益,内强素质,外加引领,转变观念,加强培训是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村地区;语文课程改革;推进;措施

十几年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也愈发感觉到吃力和迷茫,可谓困难重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师专业水平偏低

课改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的被动听,被动记变为更多地自学、研讨、交流。从课堂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学生的个性思考。但深入课堂听课,我们还会发现,很多课堂还处于课改的初级阶段:一节课,有自学,有研讨,有展示,有质疑,有争鸣,很热闹,但细究起来,自学没给够时间,一知半解;研讨的问题直白浅显,没有价值;合作交流,就是你说我写,没有实际意义。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对课改的理念认识肤浅,对教材把握不透,过分依赖教参缺乏自己个性化的解读”①。

二、语文教师老龄化严重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共有六位语文教师,平均年龄51岁,她们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年轻有能力的老师有的考入了县城学校,有的转了行,有的老师今天教语文,明天数学老师缺了,又去教数学。师资短缺,老龄化严重是农村学校办学的短板,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离他们还很遥远。

三、教学评价机制尤其是考试制度制约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评价一所学校,评价一个教师,看什么,看学生的分数,看升学人数,尤其是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人数”,这样的潜在评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成绩好,就会有更好的生源,甚至还会有更好的效益。教师成绩好,就会在评优评模,晋级涨工资中获得优势,学生成绩好,就会升入优质高中,升入重点大学。成绩,关系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家庭、社会的和谐。成绩在哪里,在试卷中体现。一个农村学校的校长说,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我们也知道课改,但如果我们没课堂改好,学生的成绩又上不去,我们没法向家长交代啊。试想,如果考试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地更紧密一些,是不是课改推进工作就容易一些了呢。为加快推进农村小学课改的步伐,笔者提出如下建议: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以往的课改培训,常常采用专家讲座,课例观摩,撰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常常是伴随着培训的结束,教师的学习也趋于终止。课改培训后,有的老师说,专家讲的也对,但校长没来,课怎么上我们得听校长的。也有的老师说,观摩课很精彩,但适合城里孩子,咱们在农村,这样的一节课恐怕咱们得上两到三节才能达到目标,照他这样教,咱们也完不成教学任务啊。所以,要想推进课程改革,就应让培训接地气,进农村学校,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地教。现在,老师急需要的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论,而是能解决问题的“怎样做”。②引领教师学会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学习为本。让老师学会学习,勤于学习,保持强大学习力,这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根本保证。课改之后,号召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老师自身的学习并没有跟上。学校六位语文教师中,有三位是民办教师转正的,知识陈旧。所以还是要把增加专业知识,吃透教材,吃透课标作为首要任务,专业的教学期刊,优质的教辅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参考材料。有了这些基础,有条件的可以再增加阅读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加强集体备课,实施“微格教学”研究。在农村学校,很多教师面对新课程课堂操作模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问题放出去,收不回来。小组讨论,面对学生的分歧与质疑,含糊其辞。这些现象里面一个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课堂驾驭水平的问题。要提高教学水平,就要在课堂操作中的“点拨”“引领”“评价”三个方面加强研究③。有的老师课堂理念很超前,路子也对,但不善于点拨,课堂讨论表面化、泛化严重,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没有评价,就没有鼓励,没有激励就没有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就会下降。以前很多地方搞过“微格教学实验”,针对教学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究,效果很好,也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水平的一条捷径。另外,在学校内部,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针对共同的焦点,共同研究,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协调,改革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不仅是教研室教研员的事,还需教育局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看到,教育局和教研室缺乏配合,政令不统一,搞行政的指导业务,搞业务的不常来指导,有时教育局说的是一套,教研员说的是另外一套,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同时我们也呼唤国家加大期末试卷改革的力度,让考试和平日课改教学紧密结合,能真正把学生的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检测出来。综上,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农村小学的师资课改现状,对深入推进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课程改革,利国利民,任重道远,不妥之处,还请大方之家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陈雪艳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总校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它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个人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析语文新课程改革下,如何通过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老师应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则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它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一味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繁重,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比较枯燥,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求知欲不强,思维比较僵化等诸多问题,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以人教版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找春天》举例,这篇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春天的景色。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春天的景色,让学生去感受、欣赏春天的美,然后让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和作者描述的一样?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开阔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课程如何融入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年纪大多数在6―1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年纪小,性格和思想品质具有很大的塑造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教师的引导,容易走向歧途。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发现学生的优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情商方面,学生对情绪的控制、遇到困难和挫折应该怎么处理等,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要做到这些,首先语文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奉献精神,能够为了培育祖国的下一代不断努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全民教育,立足全体学生,面向未来的每一位社会公民。这与“应试教育”只关注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是相对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层次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合理安排,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从而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应该直接用是非观念去否定孩子们的想法和问题,对于符合孩子们想象力的问题,老师就应该给与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我们常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往往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比如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发现有学生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让学生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让学生从小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语文课堂上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要转换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教学环节,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小学语文课程字词的学习和掌握是教学的重点,在学习每一篇新课文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生词。在预习的时候,碰到学生不懂的生词、句子、段落,学生首先应该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如果工具书依然无法解决学生的困惑,学生可以求助老师,让老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或者与其他同学相互探讨。语文教师应该营造轻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结语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而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应该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其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力,从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岚.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探讨[J].未来英才,2015,(17):176-176.

[2]米敬然.漫谈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J].关爱明天,2015,(10):177-177.

[3]常秀荣.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J].关爱明天,2014,(11):116-117.

[4]刘胜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探讨[J].关爱明天,2014,(7):81-82.

作者:田春华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新民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再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把语文素养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才能把语文素养融入到课改目标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发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在语文素养的实践应用中理顺语文教学关系,真正落实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课程改革 再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进一步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这一要求下,小学语文要结合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与要求,遵循语文素养发展规律,推动语文素养培养来反思小学语文课改,从而更精准地推动语文课改的开展。

一、立足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明确小学语文课改目标。

小学语文素养简而言之可以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概括,但在新课改理念下这四种能力的体现形式又有差别,因为语文素养较对于语文能力更强调平时的语文积累与修养。换言之,小学语文素养包含了语文能力也不只是语文能力,如语文审美素养既体现了审美能力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还包括了语文修养中的审美情趣熏陶。小学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就是要把小学语文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融入到语文课改过程中,使每一阶段的语文素养都能为学生下一段阶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落实新课改理念。因此,立足于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充分认识到语文能力提升到语文素养的差别,明确小学语文课改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共同点与不同处,从而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小学语文的语感为例,作为能力其体现在各个不同学段中的听、说、读、写过程。而作为素养,就不是听、说、读、写所能涵盖的。在小学第一学段中,语感素养是体现出来的更多是语文活动中对字词的理解、判断与联想等丰富活动的综合,表现出与学生年龄相符的色彩感觉。如祖国一词,第一学段的学生对祖国的理解不仅仅是国家这么简单,而应该把祖国与母亲或亲切的长辈等联系起来,从内心深处升起自豪又依赖的感情。而其他学段的学生也要有与其对应的情感体验,这才能体现出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以,把语文素养具体内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改目标中,有助于深化新课改。

二、立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形成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强调语文学习应当为小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要求语文要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立足于小学生成长发展,小学语文课改还应该从素质教育的基础功能做起,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推动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服务。在小学教育中,语文的基础性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支持了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基于此,小学语文新课改更应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把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转化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以小学语文的语言素养为例,其包括了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即使在不同的学段,其要求有所区别,但这并不妨碍语文素养的作用。无论是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其他学科学习活动的开展,语言素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往往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延伸,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为基础,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就难以开展。而语言素养的形成习惯,往往又是其他学习活动可以借鉴与迁移的。小学生通过平时的语言训练、表达训练与交际训练,可以逐步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学习习惯,摸索到一定的规律,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注重语文素养的实践性,理顺语文课改的教学关系。

小学语文的基础性一方面体现于其工具性,是小学生进行社交、学习等活动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体现在语文素养的实践性上,在语文素养统摄下的能力只有放在实践上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注重语文素养的实践性,不仅有助于语文发挥基础作用,而且还能理顺语文课改的教学关系。在语文课改中,教学关系最重要的体现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而注重语文素养的实践,就要突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如小学古诗的教学,在语文课改下,语言、理解、审美、联想等语文素养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同学生在朗诵节奏、情感把握、审美倾向及生活体验上都有不同的感受。语文老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把语文素养的实践体验更接近古诗内蕴,才能使学生个体之间形成共识最终掌握古诗,达到课改目标。而这个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实践与教师的引导就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学生实践促进了古诗的生活化体验,教师的引导修正学生的审美理解,从而使语文课改的教学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总之,在语文素养培养下,小学语文课改要化应用为修养,学用结合,把语文素养融入渗透到课改目标中,形成具体鲜明特点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实现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丽曼.新课改视阈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构想[J].喀什大学学报.2016(03)

[2]俞彩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改教学分析[J].课外语文.2015(08)

[3]闫凤兰.探究如何解决小学语文课改中出现的问题[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

作者:马昔兵 单位:四川省兴文县义合民族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