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提升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临夏回民中学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许多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形态、体质机能、运动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均出现了问题。这不仅说明中学生的作息时间紊乱,还表明中学生缺乏适度的体育锻炼。而这种情况既与我国的教育目标相违背,也不利于中学生的个人成长。鉴于此,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应该完善训练方式与方法,以身体灵活性训练、耐力训练、速度训练以及力量训练为依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使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提升其健康学习、健康生活的意识,使其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上茁壮成长。
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的意义
(一)提升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运动素质指的是人体的体能,即支撑人们参与运动的基础性体力,运动素质涉及灵活性、柔韧性、速度以及力量等方面。因此,运动素质不仅是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也是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并取得一定运动成绩的必要条件。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既对人才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以及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亦对人才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此,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与中学生均应该对运动素质重视起来,以参与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为依托,提升自身的灵活性、柔韧性、速度以及力量,进而使自身能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为自己能够健康生活、健康工作与健康学习提供保障,使自己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二)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国民众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亦发生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高速的经济发展还对我国民众的生活习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熬夜、生活作息不够规律、食用垃圾食品及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应该以推动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为目标,以提升中学生运动素质为方向,促进自己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使自己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念,进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中学生健康学习与健康生活夯实基础。
(三)使中学生树立起积极的兴趣爱好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还能够使其树立起积极的兴趣爱好,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因此,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应该以丰富体育运动训练形式与教学方法为原则,为中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夯实基础,从而提高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而为其感受运动魅力、享受运动乐趣奠定基础,避免中学生出现排斥体育运动或厌烦体育锻炼的心理。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应该优化运动素质训练方式,为中学生健康生活、健康学习以及今后的健康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临夏回民中学学生运动素质的现状
临夏回民中学地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重点中学,也是甘肃省德育示范中学,现有80余个教学班级5300余名在校学生。由于甘肃省临夏州地处山区,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体育教育效率偏低及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中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效果不佳,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强,致使绝大多数中学生的运动素质不良。基于此,本文以灵活性、柔韧性、速度以及力量等运动素质因素作为研究切入点,以运动素质达标测试项目作为基础,对临夏回民中学学生运动素质进行调查。其中,快速折返跑作为测试中学生灵活性的项目,坐立体前屈作为测试中学生柔韧性的项目,50米跑作为测试中学生速度的项目,引体向上作为测试中学生力量的项目。通过整理近3年之内的临夏回民中学学生运动素质测试结果可知,女生的坐立体前屈测试结果好于男生,其柔韧性较好;而男生的力量、速度与灵活性均好于女生。其中,中学生的柔韧性素质最佳,灵活性素质次之,速度素质较差,力量素质最差。同时,整合近3年之内中学生的灵活性测试结果、柔韧性测试结果、速度测试结果以及力量测试结果可以分析,临夏回民中学学生的真题运动素质呈现出了下降态势。
四、导致临夏回民中学学生运动素质下降的因素
(一)未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根据部分临夏回民中学班主任教师反映,由于学习压力的影响,该校中学生普遍存在作息不规律的问题。为了缓解升学压力,该校中学生经常熬夜学习,导致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不佳。同时,由于受到移动互联网络与技术的影响,临夏回民中学的学生在学习之余,还会或坐或躺玩手机。长此以往,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使其运动素质水平逐步下滑,无法使其健康成长。
(二)缺少积极体育运动的理念通过观察临夏回民中学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情况得知,由于升学压力的不利影响,该校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未形成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理念。这种情况不仅使中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存在排斥或厌烦心理,也使其对于体育运动无正确认知,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的课堂效果不佳,无法使中学生形成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阻碍了其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有效提升。
五、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1)对抗性力量素质训练。对抗性力量素质训练需由两名力量水平大致相同的中学生共同进行训练,以实现训练的平衡性。此种力量素质训练的形式为,以两名中学生的上肢接触为基础,利用其上肢肌肉群的力量进行身体对抗,以实现短暂的对抗性力量平衡,进而实现对于上肢力量训练的目标。对抗性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不需要任何训练设备或训练器材,因此,此种训练模式具有便捷性、实用性与高效性的特征,值得在校园体育课程上推广。(2)负重性力量素质训练。对抗性力量素质训练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中学生肌肉群的合理锻炼,还可以提升其运动效果。根据临夏回民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可以安排男生负重5公斤沙袋,女生负重3公斤沙袋进行快速行走或奔跑等力量素质的训练。通过负重训练,中学生的力量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并实现对于身体核心肌肉群的锻炼,对中学生的力量素质进行有效训练。(3)克服阻力力量素质训练。克服阻力力量素质训练,需要中学生利用相关体育运动器材进行阻力对抗。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安排男生以弹簧拉力器为依托,女生以橡皮带为依托进行阻力训练,为中学生克服相应的阻力进行力量训练。(4)克服自重力量素质训练。克服自重力量素质训练,需要中学生利用四肢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以实现对于四肢力量的有效训练。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临夏回民中学学生的实际运动素质情况,安排男生进行引体向上或倒立前进等训练项目,可以安排女生进行跳远或跳高等训练项目。
(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1)有氧性速度素质训练。根据临夏回民中学学生的速度素质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首先依托操场跑道或林间小路,组织中学生进行10分钟左右的有氧性慢跑,使其适应跑步的节奏。其次,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中学生在操场跑道上,组织中学生进行400米的中速跑步,以提升其奔跑能力。最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进行400米、600米或800米的快速奔跑,在其适应跑步强度的基础上,提升其速度素质。(2)移动性速度素质训练。为了培育中学生的移动性速度素质,体育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其进行侧滑步移动训练,并在训练过程当中,应要求学生降低重心,并保持较小的步幅、较快的步伐移动频率,以便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其次,体育教师还可以安排中学生进行后退跑练习,以提升中学生的后退性移动速度。再次,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进行双人绑腿跑,在提升中学生协作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其移动速度。最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男生进行100米快速跑,组织女生进行200米快速跑,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奔跑能力。
(三)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灵活性素质的训练方法灵活性不仅是人体活动的基础要素,也是提升运动素质的核心要素。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临夏回民中学学生灵活性的情况,安排中学生接受球类训练、折返跑训练或综合类训练,以此提升中学生身体的灵活度。首先,体育教师可以将垒球抛出至一定位置,并让中学生奔跑至相应地点,以此提升其反应力与灵活性。再次,中学生可以按照体育教师的口令,进行多点之间的折返跑,以此完成小步的快速奔跑。最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在原地进行仰卧起坐,并听口令进行10米快速跑或进行蛙跳,以此实现中学生灵活性素质的训练。
(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柔韧性素质的训练方法柔韧性素质训练包括,静力性训练以及动力性训练,这两种训练方式不仅能够对人体的肌肉与肌腱进行拉伸,还能够拉长人体的韧带,以此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临夏回民中学学生柔韧性的特征,以肌肉拉伸与肌腱拉伸为依托,对中学生的柔韧性进行训练,使其达到肌肉酸胀或肌腱疼痛的训练效果。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中学生接受体前屈、手臂环绕、上体转向、俯卧背伸或甩腰等运行项目,使其进行主动性的柔韧性训练。最后,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进行四肢的针对性柔韧性训练,使其接受肩膀、手臂、胯部以及腿部的按压、摆动或环绕等动作,以此提升柔韧性训练的实际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临夏回民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为中学生提升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活性素质以及柔韧性素质提供依托,最终为中学生提升运动素质提供保障。因此,临夏回民中学体育教师应摆脱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优化体育教育理念,丰富运动素质教学方法,为中学生打造完善的运动素质训练模式奠定基础。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利用组织球类体育运动、田径类体育运动以及体操类体育运动的契机,为中学生接触体育运动提供更多机会,进而实现其健康学习、健康生活以及奖励健康工作夯实基础,为校园体育事业与中学生健康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宁.中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2):185+184.
[2]高敏.排球运动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03):240C242+264.
[3]朱欢,刘迎春,陈钦英.少儿羽毛球运动员基础训练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1):67C72.
[4]史志龙.以耐力素质为突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165+167.
作者:赵延祥 马占伟 单位:临夏回民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