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学生的意识培养
当前的中学教育迫于升学压力,应试教育的特征较为明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校的中心工作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家庭、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的分数。但从个人、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以下五种意识在中学教育中刻不容缓。
一、进取意识
进取意识也可以理解为进步意识,中国古人就曾经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简单的说就是问自己“我今天进步了吗”?这就是告诉我们:人每天都要保持不断进取的意识,并且要坚信这种意识会给人的进步带来巨大动力。人一旦养成这种意识,就会变成一种习惯,甚至内化为一种性格,就会终身坚持,也会永恒受益。要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还是各种课内外活动,老师要力求做到给每一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不一定要求做得多好,但一定要积极参与,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让每个人的价值都能得到体现。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音乐、电脑、演讲、各种球类等,让学生对生活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热爱生活并积极进取。进取并不代表一帆风顺,也不见得天天进步。身处顺境时坚持进步,身处逆境时也要正确面对。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名言: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和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才是进取。
二、自信意识
成功的人必定是自信的,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婴儿时期通过啼哭等方式索要某种东西时、能及时得到满足的人,自信力强。相反,经常不能得到满足的人,缺乏自信。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依据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把交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或布置的作业看作是给学生设置的障碍,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跨越。为了让他们自信,我们给出的题目和任务就不能太难,要让他们有能力完成,从而让学生找到自信,认为我能行!有了这样的自信意识,在人生道路上就有一种势在必得的心理,这样的人容易成功!
三、正确的价值观意识
不同的价值观追求就有不同的人生发展方向,也能体现不同的做人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的价值观趋向,可以从他们的偶像崇拜中体现出来。如战争年代人们崇拜英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崇拜大款、明星,青少年在这方面更加明显。但他们的崇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是指他们只看到英雄成名后的光环,大款成为大款后的潇洒,很少理性思考他们在成名之前的奋斗过程。学校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学生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的原因。每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有一段来之不易的奋斗过程,如最近传得很火的美国新总统的女儿伊万卡•特朗普,就可以做为一个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洗脑”。父亲是亿万富豪,自己又很漂亮,但是只要我们稍做了解就会发现对伊万卡的简介是这样的:“6岁就开始买股票赚钱,高中时期就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工作后经常一天只睡4小时……”其实很多“星”们,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很努力,很拼!只是他们的付出和艰辛学生们不太了解罢了。所以要让学生摒弃浮躁的思想,树立敢于吃苦的信念,要相信天道酬勤。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才能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
四、感恩意识
学生要学会感恩,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当今青少年,缺乏感恩意识。或者是因为独生,或者是其他因素,总之很多人感恩意识淡漠。没有感恩意识的人很难真正融入一个团体,没有团体做支撑,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不会感恩的人是冷漠的、孤独的,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的!所以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很重要。要把感恩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活动来落实。老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感恩励志的文章,多了解伟人的感恩故事,并组织进行心得体会的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募捐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进行感恩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组织的重要性,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大爱意识。我经常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感恩的前提是理解和包容,要做到理解和包容就要明事理,要明事理就要多读书。有一个公益广告说的好:“读书,与优秀的人为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好习惯意识
生活习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有可能造就一个人,也有可能毁掉一个人。一个人的基本生活习惯主要形成于青少年时代,所以学生阶段的习惯养成对于人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中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其个体习惯的差异其实很大,甚至正好相反。习惯的差异表现在不受外在约束力的情况下才会更真实,如:讲不讲卫生的习惯、早起与懒床的习惯、能否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实际对人的发展影响很大,因为习惯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也是一种长期的存在,它会内化成一种格性的元素作用于人。在学校教育中要刻意培养学生的习惯,不仅仅是学习习惯,更要注意生活习惯。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举行一次习惯鉴别活动。首先让每个学生自己梳理、列举近期在自身养成了哪些习惯,写成文字。然后大家集体讨论哪些习惯是好的,应该保留;哪些是不好的,应该去除。要求写到笔记本上,不定期的阅读以便自我监督。同时同学们之间也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定要改变一些不好的习惯。事实证明,这些做法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相信,养成一些好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以上五种意识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文化课能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作用既是显性的又是隐性的,既是眼前的又是根本的,长远的、是难以量化的,但又是必须坚持的!
作者:潘红岩 单位:民勤县第一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