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 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多元化路径探析

一带一路语言文化传播多元化路径探析 

日期:2020-03-16 11:23:59人气:1522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沿线国家建设的现实需求使中国语言文化传播迎来了新机遇。然而西方国家文化传播的强劲竞争以及对中国发展的错误解读,却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困难重重。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亟需开辟多元化路径:发挥多元主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构建官方和民间相呼应的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自身魅力,为国内外受众提供优质多元的文化内容;拓宽语言文化传播渠道,覆盖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和虚拟世界。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语言文化传播;路径

一、引言

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早在公元前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就已开始。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技场不断扩大,对外语言文化传播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因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中国文化必须“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决策,开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既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又可以带动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然而,西方国家文化传播的强劲竞争和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压制态度,使中国文化“走出去”受到重重挑战。本研究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并借鉴文化传播的5W模型指出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路径。

二、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机遇与挑战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以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繁荣为目标,坚持“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1]。“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的活力注入到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首要的是,国家顶层设计非常重视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作为建设和合作重点。要做到民心相通,就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文化交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此外,“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对语言服务和人才储备有大量的需求,这为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巨大动力。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语言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由于语言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引起各国的重视。在语言文化传播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西方文化对外传播已经走在前列,中国目前处于追赶的状态。国际上老牌的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如英国文化协会、德国歌德学院、法国法语联盟等,经过多年的发展,运行和管理都已成熟,世界影响力大。中国的孔子学院相比之下比较年轻,为了在激烈的文化竞争领域脱颖而出,就需要在管理、服务、教学等诸多方面不断改善。二是某些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和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中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的不安,“中国威胁论”一时间甚嚣尘上。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时,别有用心地贴上了“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政治标签[3]。二十一世纪初期,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主流媒体手里。某些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不符合事实,存在扭曲解读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沿线国家民众的认知。三是语言文化竞争复杂多变,既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又要创新传播方式。语言文化竞争“早已超越现实世界中的较量,甚至已经突破网络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4]。例如,大型3D模拟现实的虚拟游戏―――“第二人生(SecondLife)”―――就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竞技场。综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任重道远,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路径

美国传播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总结了文化传播的5W模型(见图1)。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可以借鉴该模型,从传播的主体、内容、渠道、受众、效果等不同角度发散思维,开辟多元化传播路径。本文将分析如何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角度着手,帮助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顺利传播。

(一)发挥多元主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孔子学院是国家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用于推广汉语语言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非营利性机构,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和壮大。截止目前(2020年9月20日),有541个孔子学院及1170个孔子课堂分布于全球162个国家或地区。孔子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化对外传播中无疑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在海外的主要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自身也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李宝贵在剖析孔子学院发展瓶颈的基础上,讨论了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的四大路径:转变发展理念,从高速发展转到高质量发展;转变办学功能,从语言教学转到多元服务;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转到精细化;转变文化传播方式,从单向推广转到双向交流[5]。有关孔子学院的研究成果必将为其后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加上“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的新时期机遇,孔子学院将发挥更好的窗口作用。除孔子学院外,央视这一主流媒体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大平台。《一带一路》是央视《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该纪录片力求让中国和海外观众真正了解“一带一路”倡议,从多维度对沿线的30几个国家进行拍摄,用影像讲述“一带一路”故事。《一带一路》纪录片开播后,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喜爱和称赞。毋庸置疑,中国主流媒体未来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将继续唱重头戏。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使命不应该只落在诸如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校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身上。一方面,这些机构的官方色彩容易让传播对象产生抵触心理和紧张感,从而减弱传播效果。此外,这些机构一般是非盈利性的,如果要担起文化传播的全部重任,长此以往经济压力太大。所以,必须调动多元主体开展文化传播,尤其要调动企业、自媒体等民间的力量。在YouTube网站拥有1000万粉丝的李子柒就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杰出个人代表。央视新闻微博曾这样点赞李子柒:“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李子柒现象”一时间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甚至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李子柒在精心记录个人生活画面的同时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李子柒的短视频巧妙地融入了古风、田园、孝顺、和谐等中国精神和文化元素,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柔性传播;同时,李子柒视频的成功离不开专业团队(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的运作[6]。李子柒“以技术资本为基础,在获得盈利的过程中,营造了文化出海的客观现象”[7]。这种商业力量催生的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可持续性。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既离不开官方渠道的持续发力,又需要完善民间传播体系,催生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

(二)提升中华文化自身魅力虽然一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成功传播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文化自身的魅力是最核心的要素。文化魅力,顾名思义,就是文化自身展现的吸引人的力量。习近平主席曾呼吁文艺工作者“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8]。文化魅力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为对外文化传播提供了心理支撑。再谈李子柒的短视频,她的视频短小精悍,有温度有力度,一帧一帧的细腻画面让观众隔着屏幕也可以感受到李子柒真挚的情感投入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她的视频不仅吸引了海外观众去探寻东方文化,也让很多中国观众开始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文房四宝和刺绣艺术。因而,中国语言文化对外传播并不是让我们去迎合西方的口味,而是要提升中华文化自身魅力,做好国际传播先要做好国内传播。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突破“中餐”“中医药”“中国功夫”等标签。中国的书法、戏曲、民乐、古诗词、国画等,每一种文化形式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的文化内容丰富,传统与现代兼备,我们要向世界展示多维的中国,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三)拓宽语言文化传播渠道“一带一路”倡议下,孔子学院这样的实体机构使得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中国语言文化。每年也有很多国外学生来中国高校留学,实地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此外,还有很多艺术节、电影节、图书展、游学等活动让外国人体验中国的文化。然而,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今天,在各国都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情况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加大传播力度,拓宽传播渠道。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国际传播敲响了警钟。作为全球突发性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时间线下的活动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在疫情期间,要尽量减少接触,于是远程交互的需求大大增长。在线教学、远程办公、远程医疗、云看展等日益普及。久居家中的人们对于娱乐和社交的强烈需求加快了直播、短视频、社交、新闻资讯等平台的发展。中国对外文化传播要善于利用好这些线上平台,即便在疫情等特殊时期,也可以保障文化交流的渠道畅通。此外,如前所述,语言文化传播的平台早已超越现实世界,并且突破了网络世界延伸至3D虚拟世界。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可以进入同一个虚拟空间,通过化身与其他人和周边环境进行交互,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有些国家已经洞见到虚拟世界中文化传播的潜力,如德国的歌德学院率先在虚拟世界游戏中开展语言文化传播活动。中国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式,不断拓宽传播渠道。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两个国家间的竞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较量。语言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也由于国际传播“西强东弱”的局面,中国要加强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的力度。“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让中国在风口浪尖上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要探索多元化的途径:发挥多元主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构建官方和民间相呼应的传播体系;提升中华文化自身魅力,为国内外受众提供优质多元的文化内容;拓宽语言文化传播渠道,覆盖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和虚拟世界。语言文化传播是一种人际交往活动,今后的研究可以围绕海外受众和传播效果展开实证研究,例如海外受众的中国语言文化需求调查和海外受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接受度研究。

作者:秦小青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旅游文化论文   公共文化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动漫产业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宿舍文化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谈高职英语语言文化特点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