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文 > 体育文化论文 > 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影响

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影响 

日期:2021-02-07 08:00:01人气:827

摘要: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建设农村体育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体育和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有利于体育强国这一伟大目标的早日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从物质、制度、精神3个视角梳理了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在全民健身时期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满足物质层面建设需求、保障制度层面建设方向,提升精神层面建设内涵。

关键词:文化变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建国后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我国农村体育建设与城市体育相比较为缓慢。根据统计我国2016年农村人口约五亿九千万,因此农村体育是建设全民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是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经之路。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立足的根本,体育属于社会文化活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满足我国农民的精神需求,也可以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我国农村文化体系是一种与中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城镇化的加快使我国农村文化进入一个快速解构的过程[1]。文章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农村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建设我国农村体育文化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对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1文化变迁与农村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

1.1文化变迁的概念

因与其他文化碰撞或内部结构、形式等自觉产生新旧更替的现象称之为文化变迁。学者陈华文则认为文化发生结构性变迁才能称为文化变迁,内容上的增减并不能称之为变迁[2]。魏晓芳研究中指出“文化变迁实际上是一种人类物质与精神财富积累的过程,包括人类文化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包括文化生活、文化内容、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等的变化。文化诞生的那一天就是文化变迁的开始,在经历了发生发展、兴盛衰落、再到重生新生,一直都在经历着变迁。与此同时,人居环境作为文化变迁作用的结果,也不断发生着变迁[3]”。

1.2农村体育文化的概念

农村体育文化是指农民的体育观、体育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情感在长期实践中沉淀的心理结构,表达了农民的内心世界。“农村体育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特征、文化习俗特征及形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亚文化,它包含物质、制度、精神和行为文化4个层次[4]”。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变迁包括自然变迁和强制变迁。“自然变迁”是指从传统农村体育中继承而来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强制变迁”是指因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引起的被动变迁。我国目前对农村体育文化变迁的研究,主要以农民为作用对象,从城乡间人口流动出发研究现代农村的转型与农村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从文化分层的角度分析,农村体育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4个层次,具体包括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场地设施、风俗习惯、观念意识和体育行为等具体内容。

2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2.1社会文化变迁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建设

被传统文化束缚而发展缓慢的农村体育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由于科技促进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民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从图书、报纸等纸媒体转向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媒体,体育文化载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包含了丰富体育文化内容的传统艺术逐渐消失,舞龙、舞狮、戏剧等随着集体经济生活方式的瓦解也逐渐解散,传统的体育项目随着社会变迁而逐渐在农村传统文化中消失。其二是因为城乡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见识、接触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将这些改变带回农村,促进更多农民都对体育认知的更新。其三,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农村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等都有了较大改变,体育场地器材的数量从无到有。因而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有了较多的选择,我国民间体育活动很难再吸引年轻人参与。2.1.1社会文化变迁促进了农村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建国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落后,农村更加谈不上体育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体育逐渐全球化、社会化、生活化,变成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农村体育事业成长迅速。例如农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在我国农村广泛建立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为农民提供免费健身的环境,农村体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国乡(镇)村体育场地为6.6446万个,占全国体育场地的8.18%[5]。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分布在乡村的体育场地67.97万个,占全国41.39%,场地面积6.12亿m2,占全国31.39%。其中,室内体育场地2.73万个,场地面积0.05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65.24万个,场地面积6.07亿m2[6]。我国农村体育场地数量跳跃式的增长表明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态势良好,但物质建设的背后隐藏着我国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价值观念转变,物质层面的建设能否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还值得探讨。2.1.2社会文化变迁促进了农村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政府对农村的关注程度一再增加。1983年2月,国务院转发《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地区引导,积极地、有步骤地把农村体育活动开展起来[7];1990年2月,由中国农民体协倡导并经农业部、原国家体委同意,在全国开展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7];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中增强农民的体质与提升健康水平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8];2010年群体司印发《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推动我国农村体育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9];2017年农发办印发《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推动全民健身持续向农民覆盖和倾斜,推动农村体育全面发展[10]。国家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使我国农村体育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同步跟进。2.1.3社会文化变迁促进了农村体育精神文化建设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人们的价值观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转变,从注重个人的政治价值实现向注重现实生活的幸福观转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逐渐发生转变,参与动机从被动到主动;参与目的从增强体质到愉悦身心;体育消费意识从无到有,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被农民接受并认可,这些体育意识形态的改变提高了我国农民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岁及以上的人群为14.7%,其中城镇居民为19.5%,乡村居民为10.4%,与2007年相比,城镇增加了48.0%,乡村增加了54.0%,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的增长幅度高于城镇[11]。我国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多间接表明我国农民的体育意识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正在逐渐缩小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

2.2社会文化变迁冲击农村传统体育文化

建国后的农村体育虽然较建国前有了进步,但与城镇体育相比还是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现代文明与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隔阂,西方体育价值观对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冲击等影响。2.2.1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带来冲击改革开放向世界敞开了我国的大门,使西方的文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融合交汇形成了新时代下特有的文化,使得中国传统体育受到的冲击较大。在农村体育中,温和休闲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抛弃,对抗性强、激烈的体育活动成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首选。例如农村传统的蹴鞠、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体育活动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农村青壮年向城市迁移,思想追求发生极大转变,传统的项目和文化缺乏传承[12]。在农村体育物质文化层面的表现为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器具逐渐消失,专门用于参加传统体育活动时的服饰逐渐被现代服饰取代。社会的变迁对农村体育传统物质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追求发生变化,传统体育文化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2.2.2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传统体育制度文化带来冲击我国传统体育以修身养性为主,例如气功、太极等传统的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没有建立相应的比赛规则制度。而现代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明确,比较容易获得现代社会受个人本位观影响的人们的认可。现今依然保留的农村传统体育项目同样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农村体育项目进行时程序一般繁杂,且地域色彩明显民族色彩浓厚。但随着社会发展,如今的传统体育项目在举行时简化了步骤,对参与人群、活动地点、时间等的要求逐渐简易化,从而减少了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13]。2.2.3社会文化变迁对农村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带来冲击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的是内在精神层面的修养,强调和谐的运动观念,而西方体育观则更加注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对人体的塑造。虽然二者存在差异,但冲突并不激烈。时代在进步,文化在发展变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我国农民对新的体育观念逐渐接受,“实用主义”观念冲击了传统意义上文化的传承,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中强调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目的更为明显[14]。这种变化使我国传统体育观念逐渐淡化,传统的观念不一定都是好的,但还是有可取之处,社会文化变迁对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带来冲击。

3全民健身背景下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3.1在物质层面满足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需求

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应加强农村体育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与时俱进的乡村的体育文化机构,政府与社会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农村体育文化活动,定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宣传。例如在每一个村建立体育文化站,设立相关体育文化宣传人员,定期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农村体育活动,鼓励成立民间体育社团、体育组织、体育兴趣协会等。

3.2在制度层面保障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向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与社会合作构建农村体育文化的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满足资金需求。利用农村民兵组织、共青团、残联、老年团体和妇联组织建立体育组织机构,培训人才;强化基层在职干部体育技能培训,采用社会招聘形式,广开门路,吸引人才,强化农村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整合现代西方体育文化资源与传统体育资源,促进农村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3.3在精神层面提升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

对传统体育文化深度探析,扬长取短,提炼具有进步意义的精华部分。把代表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建设供需平衡的农村体育文化。提升我国农民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促进我国农民体育观的科学化,使我国农民在精神意识层面得到提高是促进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

4结语

解决好农民问题是进入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和全民健身的重要一步。相对于城镇体育来说,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相对缓慢,农村体育发展的核心是农村体育文化,因此重视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则尤为必要。农村体育文化具有满足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凝聚团结村民的不可替代作用,在建设农村体育文化时最后的落脚点应在农民身上。从我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剖析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在分析其影响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从满足物质需求、保障制度方向、提升精神内涵3个方向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促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完成体育强国目标助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田雨普.现阶段农村体育文化特点及工作重点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1):16-19.

[2]陈华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向度[N].中国民族报,2015-07-10(011).

[3]魏晓芳.三峡人居环境文化地理变迁[M].广东: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130.

[4]钟晨,孟凡强.农村体育文化的内涵、外延与建设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20-23.

[5]李丽,张林.民生财政视域下的民生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5):3-12.

[6]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EB/OL].

[7]孙韵,刘建华.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07):31-34.

[8]王萍丽.新时期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1):107-111.

[9]《关于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意见》[EB/OL].

[10]《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11]《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

[12]刘瑾,金成吉.社会学视角下论社会变迁对农村体育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3):112-113.

[13]夏成前,田雨普.新中国农村体育发展历程[J].体育科学,2007(10):32-39.

[14]何波.社会变迁对荆楚农村体育文化渗透的影响[J].体育科技,2015,36(4):75-77.

周海旭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旅游文化论文   公共文化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茶文化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动漫产业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   宿舍文化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书籍设计论文 语言文化论文   价值取向论文   民族音乐论文   地域文化论文   群众文化论文 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